刘亚娜:如何避免家暴之痛?

20.03.2015  13:36

  听闻女儿又偷了邻居的东西,梁某为管教8岁大的女儿,将孩子捆绑在树上并用木棍抽打。怎知数小时后,女儿竟气绝身亡酿成悲剧。昨日,记者获悉,广东信宜市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梁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3月18日广州日报)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猝然凋谢,我们不禁为女孩的逝去扼腕叹息,然而,类似文中虎妈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在湖北省一家餐厅内,一名孩子因为弄掉汉堡,母亲责令其捡起来,而小孩没有捡起,随后母亲在餐厅内暴打孩子;一个3岁的孩子,只因为不肯识数认字,死在了父母的棍棒下;一位父亲开家长会时,因对其子在学校表现不满,即在教室对孩子拳打脚踢,在工作单位再次殴打孩子,导致孩子死亡;一对夫妇因为怀疑8岁的女儿在家里偷钱,将孩子打死……虐童事件频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对不良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偏激和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大多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世代沿袭,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屡试不爽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宝。

  为人父母,怎么会舍得对孩子下这么重的手,孩子虽然顽皮,但这是天性。通常孩子表现出淘气、哭闹等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这时,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就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通过其他手段加以引导,而不是拳脚相向,暴力教育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听话,反而会导致孩子成长中性格扭曲,留下心理阴影。国外的研究也证明年幼时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和反社会的行为。孩子被父母暴力相向后,往往是留下对施暴者的“”,而不是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反省,我们还是应该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跟孩子讲道理。

  在家暴的阴影下,有多少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开始用胆怯、偏执乃至仇视的眼光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此而言,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暴力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预防家长将暴力之手伸向孩子固然需要家长们价值排序的更新,也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社会支持。一方面,要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发挥制度应有的效力;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塑造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对“打孩子”坚决说不、果断喊停。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孩子们才会免除“家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