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旦:扎根深山教书育人“一师一校”34年

18.08.2015  13:24

  本报讯 江南都市报记者欧阳兴摄影报道:“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去,这么多年了,我也舍不得离开大山里的孩子们。”兴国县鼎龙乡石源村上龙教学点的刘国旦老师1981年选择了教育事业,并且一干就是34年,而他选择的工作地点均为条件最为艰苦的教学点。

  兴国县鼎龙乡石源村位于该乡边缘山区,多年来交通闭塞,特别是该村上龙教学点,由于道路没有修好,当地村民只能步行出门。村民平时购买化肥等生产生活物资只能用肩扛回家。就是这样的一个交通不便的地方,刘国旦老师从灶背教学点(现已撤并)来到了这里,到现在一干就是34年。

  8月17日,鼎龙乡中心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上龙教学点位置偏僻,目前也是该乡唯一的教学点,设有一、二年级,所有课程均由刘老师一人负责教学。34年来刘老师没提任何要求一直干到现在,赢得了当地村民和学生的好评。

  在当地村民和学生看来,刘老师除了教师身份外,他还是学生的“爸妈”。当地村民张先生称,以前每年到了冬天,一些离学校远的学生都会带饭到学校,由于天气很冷,饭菜到了中午就冷了,下课后,刘老师都要帮学生热饭菜,有些学生没吃饱时,他就把自己的饭菜给学生吃。另外,因为学生年龄都很小,每次碰到下雨或下雪的天气,刘老师都会把每个学生安全送回家,好几次有村民发现他返回学校时摔下山坡受伤。

  鼎龙乡中心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由于“一师一校”的教学点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刘老师每年都要花数百元自费订阅各种教育杂志,从资料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时为了准备好第二天两个年级的课程和修改作业,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刘老师房间的灯就亮了起来,夜深人静时,房间内依然灯火通明,成为大山深处一道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