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书画作品辨伪
原标题:刘大为书画作品辨伪
图1
图2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刘大为,1945年生,1968年从内蒙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做过工人、记者、走遍牧区草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著名画家,基本功扎实,并刻意求新,工、写皆精。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 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
刘大为是全能型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更是继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来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大师的优秀传统,其特点就是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 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在他画的草原风情组画中,这些特点充分流露出来。
1998年刘大为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不久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至今。经典作品主要有《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马扎归来》等。
刘大为是当代中国画界很有成就和影响力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他的作品就入选全国美展,80年代他的工笔重彩和速写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因以《草原上的民族》(1989)、《草原歌手》(1990)、《晚风》(1991)等杰出作品在全国性展事上屡屡得奖而 获得广泛声誉。
刘大为擅长工笔,他在工笔画上所做的创新在于:大胆地把西画的造型、结构、光影和色彩运用到工笔画创作之中,以加强体积感和形式的艺术感染力。他承 继了传统工笔画的工整制作传统,更注意在工整的描写中表现自己的感情,注意画面的格调和趣味。他笔下的线清晰、明确而有韵味,他更着眼于绘画语言的现代 感,重视形体的饱满充实和结构的严谨,重视画面的构成意味和整体效果。他深知工笔重彩语言用之不当易失之于繁琐、呆格和拘谨,努力在工笔中融进更多的写意 因素,在不放松细节精微刻画的同时,更十分注意画面的大效果,使细节服从他营造的境界。在敷色上他颇讲究温和、含蓄和沉着。他讲究渲染,主要采用传统绘画 的高染法,在渲染中追求色调的统一和层次的丰富,讲究虚实转换的节奏。
刘大为既是杰出的中国画家,也是杰出的水彩画家,只是他后一方面的创作成绩,不及中国画创作的影响广泛,实际上即使其水彩画作品与专门的水彩画名家之作并置,论境界之高蹈亦不遑多让。
图一图二均署名为刘大为《千里之行》作品,图中内容为新疆帕米尔少女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跋涉,无论从人物造型、着装,还是骆驼行进的步伐和姿态,几乎都一样。
乍一看,两幅画水墨、技法、风格都比较接近,但是,通过比对,就会明显看到了一些微妙区别。
比如:图一的骆驼的脚步有明显的跑动,在沙漠中却没有扬起灰尘,这是不合情理的,图二就有很多斑斑驳驳如雪花般的灰尘状物,既增加了气氛,又符合沙漠的情景。
图一明显的败笔有两处,一是人物如摆好姿态对着镜头照相之状,而图二的人物却有在行进中驾驭骆驼的真实情态,尤其是图二骆驼的脚,如打 着音乐的节拍,徐徐移动,前进中的人物与骆驼之间十分和谐,如闲庭信步。图一,只体现了笔墨和技巧,显得比较生硬和呆板,图二,却在笔墨和技巧当中增加了 立体的空间处理,比如骆驼和人物背后的几抹出神入化缥缈的青黛色彩,徒然增加了天地人和自然界的亲切感,真实感和美感。
图一还有一处致命的硬伤,就是题目的书法,用错了一个字,本来是千里之行,他写成了千里“天”行,题目用“之”字可以理解,用“天”字令人莫名其妙。
综上所述,图一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可以明确地指出是赝品,而图二艺术的构成,刻画与创造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是刘大为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