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别轻易扶起道德倒下的老人

15.10.2015  09:26

  据北京卫视报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也发生了一起“扶老案”:一名8旬老太称被骑车路过的女孩的撞倒,“没你的事你干嘛还报警啊?”周边的路人作证女孩未撞人,最终,监控录像完整记录了事发过程:老人自行倒地,并撞击到了女孩。(10月14日 光明网)

  关于“扶不扶”的问题,网络上的言论和观点已经非常充足,虽无定论但公道依旧在。这种公道体现在我们依然提倡扶起老人、扶起道德,这是社会人公德心的基本判断准则。然而,公道自在人心的同时,总有那么一丝不和谐因子影响公民的观念,并污染大众精神价值,比如新闻中发生的老人自行倒地,反而诬陷扶人女孩。碰到这样的糊涂老人,绝大多数人是愤怒的,甚至会觉得有些悲哀和凉意。于此,我要说的是,老人无信无德,那千万不要去扶,因为一旦扶起,惹祸上身不说,还会导致三观奔溃尽是亏。

  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想法?暂且不说扶了要蒙受被反诬的风险,导致悲剧和官司缠身,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旦扶起了道德倒下的老人,难保他能改过自新,从此金盆洗手不再害人,此其一;我们常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是有其道理的,有部分老人由过去到现在,经历了种种难以明了的阴暗心结,从而变得势利和占便宜,在道德文章上一塌糊涂,不念人情向钱看,延续至今成为“堕德者”,此为二;我们知道,现在的老人很金贵,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会成为社会道路上的常见身影,一旦因为扶起了一名道德滑坡的老人,被媒体曝光后老人群体必然会被关注和解读,一旦过度贬低,那就需要成倍的正能量案例来维护正常老人社会声誉,这里的代价不是扶不扶那么简单,而是关系群体印象的维护,这点往往容易形成心理冲击,导致真的不敢去扶老人。

  不提倡扶起道德倒下的老人,不是提倡不扶老人,而是扶起老人需要更多的选择。毕竟当我们面临道德和后果考虑去扶起老人的时候,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清楚,只有扶或者不扶。扶就要承受相应的后续结局,不扶那就意味着良心谴责,而归于社会人心冷漠。如今,我们需要多一个选择,那就是对于道德倒下的老人,不要轻易去扶起。对于老人群体的正常老人,不管是站在尊老爱幼或者举手之劳的立场,都要有办法的扶起。

  当然,这样的言论不足以服人,如何判断老人道德程度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大多数扶不扶都发生在偶然和陌生人之间。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想个万全之策,来保证识别过程的真实。依我来看,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新闻中这样的老人,警方可以做好长期备案,并在一定区域内做出合规合理的通报,以防二次诬陷的产生。二是扶人者要留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以防万一。三是,建议老年人协会开展社会诚信调查,对于道德倒下的老人做好案例证明和协助。不管如何,对于发生的反诬行为做好备案,对于可能发生的诬陷做好预防和约束,就能更好的抑制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总之,在当前的舆论环境和社会语境下,扶起老人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精神力的,我们要为扶起行为毫不犹疑点赞,也要批评诬陷好人的糊涂老人们。扶起你们需要太多的勇气,换来的还可能是冤屈,是整个社会的舆论哗然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尊老爱幼美德,不能因一小撮的道德倒下的老人受到质疑彷徨不前。因此,对于这些老人,站在人道和理性上来选择,要么在人多和监控下扶起,要么就选择不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