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飞:辞官务农,市场思维的绝佳案例

28.06.2015  11:57
原标题:刘晓飞:辞官务农,市场思维的绝佳案例

原标题:刘晓飞:辞官务农,市场思维的绝佳案例

北大毕业”“34岁”“副县长”“辞职”——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以上元素的组合并不能吸引太多注意力。走出体制,去上市公司拿高薪,和朋友们合伙创业……这样的新闻并不鲜见。但刘涛的创业项目是回到湘西山区的家乡种植猕猴桃。这个选择顿时让之前提及的几个词语散发出异样的光彩。(6月26日新华网)

国家不缺公务员农村却太缺人才”这也许是刘涛放弃一片光明的仕途,选择在农村土壤上创业的主要原因。对于刘涛的选择,公众大多持赞赏态度,社会声音也主要集中在他敢于打破世俗观念,放弃官位去农村艰苦创业上。这一点无疑值得称赞,但笔者更愿点赞他身上的另一种精神,就是市场思维。

当官抑或创业,很难评论哪个价值更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个人发展也要着眼于人才市场。抛去刘涛造福百姓的奉献精神,就个人发展而言,他在农村的价值无疑更高,因为农村太缺人才,而他也正好有志于在农村创业。

市场思维回避不了供需的问题,农村更需要他,他就选择回去,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但在现实中,保持这种理性却不容易。一方面,依循封建的价值评判体系,当官无疑要比务农高几个等次,这也成了一部分干部宁愿碌碌无为做官也不愿开拓新的人生路径的主要原因,加之一些地方的监管乏力,让一些干部对权利谋私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在长期的体制内工作环境中,一些干部产生了“退化“,他们不愿对接市场,不愿面临竞争,而是安于守住“铁饭碗”。

缺乏市场思维无疑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最大障碍,能在自己人生谋划中保持市场思维,还怕他在决策中违背市场原则吗?对此,组织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干部养成开放的干事心态,干部能上能下、能出能进,人才储备才能活起来,市场经济才能兴起来。

现在有人说,政府部门都是二流人才,一流人才都在创业。这句话尽管片面但也有几分道理。并不是政府部门人才的智商不行,而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在对接市场领域大多要输商业娇子一筹。问题在哪里?市场思维还不完备是原因之一。

副县长务农了,着实无需诧异,就像很多农民不是也通过学习当上公务员了嘛。对于一个市场思维发达的社会来说,不同职位没有高低,只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