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生:劳动教育也要量身定做

13.10.2015  09:04

  长沙市岳麓区某小学一年级家长报料称,老师布置孩子们值日打扫卫生,在自己孩子班上,家委会决定,每人交500元班费请家政代劳,每周五放学时帮忙打扫卫生。一名家长表示,请钟点工花不了多少钱,目前是由一人垫付了25000元。(10月12日《潇湘晨报》)

  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这是我国不少中小学沿袭多年的“传统项目”。不过,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多数人对这个“传统项目”感到还是很陌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于是,心急的家长们想出了以资代劳的好主意。虽然究竟是请家政代劳还是请钟点工打扫还没有最后定夺,但是家长们的舐犊之情早已显露无遗。

  父母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见孩子参加学校值日劳动笨手笨脚,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主动去帮一把这也未尝不可,但如何帮却是一门学问。要知道,孩子参与值日去打扫教室卫生,既是培养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机会,也是进行劳动锻炼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出钱请人代劳去打扫家室卫生,这显然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锻炼的权利和自由,对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十分不利。

  对于人类而言,劳动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技能。所以能不能掌握劳动技能,不仅关乎个人生存发展,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家长们越俎代庖,花钱请人帮孩子打扫教室卫生的做法显然不可取。但是,透过这一新闻事件,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是否过于机械或刻板?

  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上一年级多为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体型偏小,体力又有限,不用说让他们在入学前应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就是让他们将湿漉漉的抹布拧干、提着好几斤重的拖把去拖地也的确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因此,让他们去值日打扫教室卫生,的确有些勉为其难,而这也许正是家长们愿意花钱请人代替孩子值日的原因。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并不是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劳动锻炼,而是有些劳动项目与孩子所处的年龄段不相适应,迫不得已才想出了出钱请人代劳的下策。

  学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场所,孩子不仅在学校里可以学到文化知识,还可以接受劳动锻炼,而参加班级值日打扫卫生便是最常见的劳动教育方式。但是,学校的劳动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尽量做到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定做。比如在小学,可以让低年级的孩子做一些捡纸屑之类的简单劳动,让高年级的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让不同年龄段孩子都能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渐渐地爱上劳动,而不是因为力所不能及,对劳动产生畏惧或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