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离去中国体坛一代偶像谢幕 未来追可谁?

05.05.2015  00:53

  刘翔挥手告别,这也代表了一代体育偶像的落幕。

  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我们提到中国体坛的偶像,脱口而出的是三个人的名字——姚明、李娜和刘翔。被视为中国体坛同时代的三大全球化精英偶像,三人社会影响力各有千秋,却难分高下。如今,最小的刘翔也到了退役时。老一代偶像渐行渐远,新一代偶像尚未长成,中国体育迷,似乎进入了“情感空窗期”。

  偶像远去

  去年钻石联赛上海站上的一幕曾让不少人唏嘘,变身为颁奖嘉宾,刘翔给小师弟谢文骏颁发了冠军奖牌。“师兄就是我的儿时偶像。”小谢的话,很质朴,就像任何一个篮球少年说起乔丹。而事实上,25岁的谢文骏如今也自称是“田径场上的老人”,成为中国田径的中坚力量……时光飞逝,在运动场上,体现得尤为残酷。

  回溯到2011年7月,在NBA效力了9年的姚明退役了。由于左脚第3次应力性骨折,他不得不离开赛场。他说:“我的职业篮球生涯结束了,我希望那只是一个逗号,不是一个句号。

  “这是最好的时间说再见。”2014年9月19日,李娜流泪说告别。

  “我知道刘翔的处境比我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至少他戴顶帽子、戴副墨镜还是可以出去的,我行吗?”姚明曾经如此调侃他和刘翔的“偶像”地位。姚明和刘翔这两个上海男人身上闪烁着明星的光环,同时又亲切得如同邻家小伙子,仿佛随时可以坐下来话家常。而李娜,这位话题女王更让人对她屡屡“惊世骇俗”的热辣语言印象深刻。

  其实除了这三位标志性人物,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体坛还涌现过很多偶像,比如已经成为中国女乒主帅的乒乓王子孔令辉、已经投身娱乐圈的跳水王子田亮、已经嫁入豪门的跳水女皇郭晶晶……无一例外,他们都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

  从2002年姚明登陆NBA、2004年刘翔雅典夺冠,到2011年姚明退役、2012年刘翔伤退,中国人经历了偶像十年。十年过去,中国体育迷们依旧拽着时代的衣角,不忍其离去。

  新星太嫩

  代言中国田径十几年,刘翔的退役也让中国田径偶像何在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备受期待,同属北京队的短跑名将张培萌、跳远名将李金哲以及跳高名将王宇曾被视为中国田坛未来新偶像。然而,不够过硬的成绩始终是“京城三少”的硬伤。

  当同属亚洲的日本神奇小子桐生祥秀已能跑出9秒87(顺风)的逆天成绩时,中国的百米飞人张培萌还在努力寻找两年前的参赛感觉——2013年是张培萌的爆发年,他曾在莫斯科世锦赛上爆发,打破全国纪录,跑出了平伊东浩司的10秒整男子百米黄种人纪录。

  同样在找状态的还有王宇。有着“田坛吴彦祖”之称,外貌帅气,过杆潇洒的王宇来自清华大学。他曾被认为是继朱建华之后中国难得一见的又一名跳高天才。当世界跳高“第一集团”不断冲击2米45的世界纪录时,王宇却始终无法将成绩稳定在2米30以上。这也让他在国际舞台上依然缺乏话语权。

  和他们类似的,还有刘翔的小师弟谢文骏。谢文骏被称为“刘翔接班人”,曾在去年钻石联赛上海站、北京田径挑战赛、仁川亚运会上接连夺冠。尽管在恩师孙海平悉心调教下,这几年谢文骏成绩有明显提高,但小谢的最好成绩却始终无法突破13秒20大关,这也让他无法跻身世界一流高手行列。相比师兄刘翔,谢文骏要成为田坛领军人的道路依然漫长。

  今年8月,田径世锦赛将首次落户中国,8月的鸟巢,或许能见证中国田坛新偶像的诞生。

  造星还早

  在伦敦奥运会上独得两金,中国体坛新偶像的称号曾落在孙杨身上。然而,近几年,孙杨是非不断,风光无限的背后,他距离体坛偶像标准却越来越远。偶像的力量赞助商最清楚。美国媒体曾预测孙杨在2013年的广告收入很可能突破2000万美元(约合1.14亿元),但事实却并不如想象中好。

  作为中国羽毛球的超级英雄,林丹也曾一度被认为能扛起中国体坛偶像大旗。剑走偏锋,如今林丹身上的话题却似乎与羽毛球越来越远:抛弃国家队赞助商选择日本赞助商,引来了爱不爱国和见利忘义之类的争议,而大尺度写真,又直接冲击着大家的道德底线。

  中国体育不乏优势项目,但明星却“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优势项目是中国体坛现成的“偶像基地”,但在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中,中国人垄断了金牌,却没有让这些项目在职业化的路上走得更远。而层出不穷的乒乓天才也让人在目不暇接的同时,缺少了新鲜感。

  在英国,跳水神童戴利虽然在伦敦奥运会上一金未得,但他的热度却从体育圈烧到娱乐圈。反观中国跳水梦之队,他们在伦敦奥运会上包揽八金,但回国后就迅速归于平静,鲜有新闻。当年郭晶晶接过了伏明霞留下的“偶像接力棒”,但当她把这接力棒留下,却无人有实力把偶像的热度延续下去。

  国际体坛,体育偶像诞生最多的应该是热门项目三大球。其实,我们有过郎平、郝海东、姚明,他们都曾是球迷心目中的“神级人物”,但看看如今的三大球联赛,排球联赛乏人问津,CBA赛场外援当道,中超群雄缺乏本土英雄。运动项目自身丧失了造血能力,又怎么可能再出现一个姚明?

  一代偶像已老,新星太嫩,中国体育如不打造新的偶像,距离无人喝彩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