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文:“最悲情作文”需要思想扶贫

07.08.2015  14:57

  “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在网上传播后,被网友称为‘世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一日间,网络捐款超92万。昨日,凉山州委宣传部称该文经过老师修改,网上又开始质疑作文的真实性了。”(《新闻晨报》8月6日)

  捐款也好,质疑也罢,都凸显了网友对这一事件的持续关注。围观就是一种力量,这很好,但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角度去关注才能更好的推动这事件发展?这里恐怕既不是捐款,更不是质疑。

  先来看看捐款。无疑,网友们的捐款会让小女孩一家摆脱贫困,过上更好地生活。但是,我们的视野不应该这么局限,小女孩只是一个个例,整个凉山州还有多少类似小女孩这种不幸遭遇的个人或家庭?捐款可以帮助小女孩,但是其他人呢?都捐款吗?显然,捐款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就是质疑。作文是不是小女孩写的?老师究竟改动了多少?这个问题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文中所反映的事实。作文所传达的大凉山深处的贫苦与落后,这才是核心。质疑作文是谁写的,颠倒了主次的关系,混淆了舆论,无异于事件的解决。

  那么,面对“最悲情的作文”,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事件发展?进行思想扶贫。

  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所以国家对凉山州给予了巨大的物质投入。在2010到2013年间,仅在该地的10个扶贫项目中,政府就投入了83.56亿;在2007到2012年,政府累计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

  政策的确不错,但是,巨额投入并没有改变当地的贫困状态。为什么呢?该地不少地方的人直到现在仍然拒绝现代文明,安于落后的传统与文化,随意挥霍国家的扶贫钱,甚至吸毒。

  这就给了我们警醒,物质投入扶贫的同时,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当的人民摆脱落后传统,大胆解放思想,面向现代文明,接受现代文明。如果思想的贫扶不起来,再多的物质投入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