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发明“却月阵”:讲究水路协同作战
原标题:神秘“却月阵” 讲究协同作战
经营谋略
公元5世纪左右出现的“却月阵”是一种水陆两军结合的阵法,其版权所有人是宋武帝刘裕。刘裕读书不多,却在军事上有很高的天分,在战术革新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月阵”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北伐,灭掉南燕以后,刘裕的军队直接威胁到北方最大的政权——北魏。北魏坐不住了,派出十万大军,阻止刘裕北伐。
《资治通鉴》全程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当时双方在黄河岸边摆开阵势。刘裕让一名军官带领七百个士兵和百辆军车登岸,形成月钩形的阵地,每辆战车有7个士兵,并且有盾牌保护战车,军队的两翼紧挨黄河,中间有一辆战车上插着白色的羽毛,不知弄的是什么玄虚。
北魏将士开始觉得没什么稀奇的,一会儿,只见对方中间战车上有士兵举起白羽毛,然后有两千士兵从两翼涌出来,往战车上安装弓,首先用威力小、射程也不远的小弓箭射击。在十万北魏大军面前,这简直是毛毛雨。你准备了大半天,也就不过如此吗?看来,咱北魏一口气就能灭了你。于是三万北魏骑兵地动山摇般涌向刘裕的“却月阵”,刘裕军队的射击简直像在挠痒痒。
然而,前面的射击是忽悠人的,把北魏骑兵忽悠过来之后,大杀器就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在“却月阵”的后面,一千多支长矛正候着北魏骑兵呢。这些长矛被安装在巨大的弓弩上,刘裕军队用大铁锤狠劲敲打弓弩,产生巨大的力量,将长而锋利的矛狠狠射出去,每根长矛能射穿四五个士兵,而且黄河沿岸平坦,弓弩手视野不受阻碍,因此射击精确度很高,大量北魏骑兵在近距离的射击中被废掉,后面的骑兵也陷入慌乱,“一时奔溃,死者相积”。北魏骑兵大量受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却月阵”展开的面积小,骑兵一窝蜂涌上去,大量人马局限在一个小面积的区域内承受长矛的饱和射击,其狼狈可想而知。
为什么“却月阵”要紧靠水面呢?这是因为南方的军队在水面作战有优势,陆军紧靠岸边,和水军能够接应,以免陷入敌人铁骑的包围当中。水面上的战舰也可以杀伤岸上的敌军,其实这等于是多兵种协同作战。
在冷兵器时代,也时兴各兵种协同作战,以及射击的效应。如果要以中国古代战争为大片拍摄题材,刘裕的“却月阵”是最好的素材,真没必要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