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上课穿睡衣其实就是胡闹

22.05.2014  14:26

  昨天,在位于上清寺中山四路的人民小学三年级各班教室里,500名学生和老师像平常在家里一样穿着睡衣走进课堂,相互赠送感恩卡、友情卡,还互相大声说:“今天是我们的FamilyDay(家庭日),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昨天是一年一度的5月20日,一个表达我爱你的日子。人民小学三年级的师生们在这一天发起FamilyDay活动,穿着睡衣上课堂,就是想表达一个朴实的想法———学校就是大家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充满爱。(5月21日《重庆晚报》)

  看到这个新闻,笔者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问题:师生上课可以穿睡衣吗?

  睡衣是个什么概念?睡衣,又称寝衣,是专供人们晚上睡觉用的服装,一般由宽松舒适的上衣和裤子组成。睡衣,在古代是贵族专有服饰,在现代则成为一种最普通的日常服装。睡衣,因其宽大柔软,穿在身上感觉比较舒适,比较放松,一般只适合于在家里穿,睡觉时穿。如果穿睡衣走在大街上,会被认为不懂穿衣礼仪,如果穿睡衣会客或作客,会给人一种太随意、不庄重的感觉,让人心里不悦。而如果穿睡衣在单位上班,会让人觉得这个单位管理有问题,缺乏原则性,作风拖沓,公私不分,影响单位形象。

  既然睡衣是人们在家里休闲、睡觉时穿的,那么穿睡衣上班就有点不合适。所谓师生穿睡衣能营造家的感觉,让彼此充满爱,其实这个想法很幼稚,这个理由很勉强,根本站不住脚。难道穿正装就没有家的感觉,就不能让彼此充满爱与温馨?难道家的感觉是因为睡衣带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彼此的真诚关心与相互关爱?

  据说韩国某家内衣公司每月有一次“睡衣日”,所有的员工到达公司后就要换上睡衣开始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大家创作的灵感。这个也许能说得过去,因为公司本来就是生产内衣的,穿睡衣有可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激发创作灵感,设计出更加人性、更加贴心、更加舒适的内衣来。但即使如此,也不具有推广性。特别是对于学校来说,绝对不可以。

  学校是什么地方?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一个讲究师道尊严的地方,一个进行人才产品生产的地方,一个特别庄重、严谨的地方。在一个师道尊严的地方,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呢?怎么可以没有师生长幼的区分呢?笔者认为,师生穿睡衣上课,不但不是创新,不是改革,其实就是胡闹,还说什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简直是对教育的亵渎,是对教育制度的极不尊重。如此下去,教师还怎么管理学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总之,课堂上穿睡衣,有一次就够了,决不可有第二次。穿睡衣与营造家的感觉没有必然联系,更何况学校与家庭毕竟有着重大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须知,家的感觉,爱的表达,不是睡衣给的,而是人给的,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存在于彼此的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