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在我心中——刘高倬作客“前湖之风”谈航空之路

22.05.2017  14:57
  

  本网讯(学生记者李福鑫)5月19日,办公楼一楼报告厅,中国一航原党组书记、总经理,歼-10行政总指挥刘高倬老先生做客第188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结合自身的航空之路讲述了“航空报国与青年责任”,并寄语广大学子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无畏的事业担当、荣辱与共的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顽强坚持。

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

   刘高倬在南昌二中初中毕业时就想当一名飞行员,高中毕业要学航空专业,考入清华大学后,还做了六年航空梦。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个玩笑,参加工作被派到了青藏高原的青海湖畔,水土不服等一系列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在经历了曲折和磨砺后,终于抓住机会,重回航空工作当中。梦想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妙,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在现实的残酷中刘老先生并没有使自己的梦想幻灭,反而更加坚定。

无私无畏的事业担当

  刘老先生刻苦学习并不断钻研,参加到了直八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中国装备部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直升机型号,生产技术被欧美等国所垄断。在这艰难时期刘先生背水一战请缨攻关。经过不懈的努力,梦想和追求使直八直升机首飞成功。

  中国的航空工业从修理起家,到学苏联,再到仿制,最后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路,应该说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继“歼-10”后,又有了歼-15、歼-20、运-20等新的型号不断涌现。中国航空业能走上这条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饱含了几代航空人航空报国的事业担当。

荣辱与共的团结协作

  刘老先生告诉同学们,现代科技日益发达,分工日益精细,想要“陈景润式”的单打独斗搞科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想取得大的技术突破,必须整合大量的资源,进行协同创新。以歼十战机的研制为例,100多个单位十几万人协同作战,众志成城。刘老先生带领大家一同创新、攻关,终不辱使命研制成功。这一成功也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走在前台获奖的可能只有百十人,但更多的是无名英雄。他们为此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生命。他们的精神,是一座丰碑,在刘老先生心中挥之不去。

百折不挠的顽强坚

  中国民机事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MD90停产,AE100毁约,全集团集体亏损,企事业单位十分困难,又伴随着体制的改变,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刘老先生抓住机遇,背水一战:别无选择,唯有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能力。

  但是直到退休,ARJ21也没有飞起来。刘高倬对后面接班的同事讲,你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把ARJ21研制成功,如果最后没有成功,自己会死不瞑目的。可喜的是,中国的民用飞机是在正确的路上快速前进着,从ARJ21研制成功到C919首飞,凝聚的是几代航空人努力的结果。

  讲座最后,刘老先生一再告诉青年学生,航空工业是向阳产业,中国的航空工业从修理起家,最后走上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路。他勉励青年学子:“中国的航空事业是有大有希望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棒又一棒的接力!

  校党委书记胡永新会见了刘高倬老先生及其夫人,党委副书记徐求真,刘高倬中学时的班主任、我校中文系教授陈公仲及学校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刘高倬老先生向学校赠送了歼-10模型。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