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亦有道 时光不可负 和大学生恳谈创业

16.09.2015  22:17
  随着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创客和大学生创业者成了越来越时髦的词语,校园中也涌动着浩浩荡荡的创业浪潮。最近,我们在检查迎新生工作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现象:三食堂周围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学校对学生摆地摊的现象还是宽容的,迎新期内在不影响校园整体校容校貌的情况下,划出一定区域给这些学生试试。但学校更注重正确引导、实现规范管理。我校的创业教育卓有成效,大学生创业本身值得鼓励,同时需要认清实质,理性对待,学会创新。      创业度势亦有道。 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一夜暴富、挣大钱吗?仅仅抱着这样的心理创业必然难成大器。创业是诠释青春张力、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个人发展的途径。创业有道,这个“”就是要弘扬真正的企业家精神,遵守商业伦理道德,讲诚信、讲共赢、讲社会责任。校内已有超市,购物方便,如果仅以赚钱为目的,在迎新期间肆意占道,乱贴广告(俗称“牛皮癣”),影响校园文明环境,甚至售卖三无产品,坑害同学利益,这就和创业精神背道而驰的。做事先做人,大学生创业者应格局大些、境界高些、步子实些,在守法遵规的前提下创业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机会成本算过吗?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在校园摆地摊一天赚了十几元钱,似乎沾沾自喜,但这犹如一叶障目,舍本逐末。他(她)忘记了读大学,不仅家庭含辛茹苦交了学费,国家更是投入更多,平均到学期中的每天,个人表面的收益远远抵不上家庭与国家的支出。大学阶段应该完成的本质任务还是积累创业的本领,否则会丧失很多本应把握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有同学说我摆摊学习两不误,但你要进货,开摊,等候顾客,即使在上课时也可能想着算账……你能说不耽误学业吗?近期在学校开展的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们收到了79件作品,其中大多数是创意类,只有11件是创业类,其中9件都是往届毕业生申报的。事实说明,大部分成功创业者都是在校内努力完成学业,获取必要的知识,在毕业之后再去扎实推进。      创业要走创新路。 当前,校园内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技能开展创业的案例屈指可数,相当部分大学生还是集中于简单倒买倒卖,创业实践中的创新含量不高。试看一些偏离现象:在校园食堂边摆个摊儿卖脸盆衣架就说自己在创业;印个二维码,扫描一下就叫O2O;注册个公司印几盒名片,就叫CEO;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发个鸡汤故事,就称行业领袖……这些情况下,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未得以运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人才和资源浪费。大学生更应走创新型创业的路子,即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及专业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的创业。我们鼓励大学生融合所学知识,通过艰辛努力走向创新型创业之路。      切忌摆摊贴广告。 在校大学生可以把创业看成是一种进取的心态,一个追求的目标。今后你们走出学校,可以是经历实践锻炼后创办企业,可以是在学术科研里创造学业,也可以是在各自平凡工作岗位上创造事业。专注所做的工作并带着创新精神去做好,那就是创业。只要你勇敢地正视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敢于去承担风险,这就是创业心态。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提供场地让学生沉迷摆地摊而荒废学业,更不能任由学生不分广告的青红皂白而在校园无序张贴。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创业者,培养既有梦想又肯实干的创业者。      唯有时光不可负。 立德树人、完成学业是在校大学生的要务,学业的精进才能促使创业的成功。我们要提醒校园内不切实际的创业冲动,既要防止有的学生以创业为理由而忽略正常的学习,又要防止部分学生仅仅是跟风弄潮、没有深思和历练就贸然休学耗费光阴。今年学校开展毕业典礼系列活动时,我们请刘鹏飞、刘伯、魏长军等校友来校交流,不单纯是因为他们的创业成就,更是看重他们身上那种百折不挠地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干劲。他们在回顾起落沉浮中的心路历程时的共同感言就是:在学校对学习时光越珍惜,掌握专业知识越多,道德综合素质越强,就越能助于创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