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江西旅游示范景区 看三清山如何作为

02.12.2015  14:28

    新华网江西频道12月2日电 三清山旅游创新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三清山风景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诸立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三清山创建江西旅游示范景区的相关探索与实践。诸立说,从旅游业态上,三清山的发展向复合型景区转型;从管理服务上,三清山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从发展理念上,三清山坚持共建共享,让每一位老百姓参与并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

    创建示范景区三清山有四大优势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了花岗岩造型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以及震撼人心的气候景观相结合,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三清山遗产价值给予的认定。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三清山创建江西旅游示范景区的主要优势之一。除此之外,诸立介绍说,三清山还有其它三大优势:

    区位得天独厚,紧邻成熟的旅游市场,周边有着众多的世界遗产、地质公园、国家5A、4A景区;

    是同时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三大品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产业转型基础坚实,配套产业正在逐步完善。

    借助并发挥这些优势,三清山创建江西旅游示范区探索步伐独具特色。

    推动三清山景区向复合型景区转型

    “旅游+”,是三清山创新市场战略的思路。诸立介绍说,三清山实行“区域+”,联合婺源、景德镇,创立“最美中国”核心旅游联盟,推出了“最美之旅”的品牌线路;实行“互联网+”,成立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与携程、去哪儿等合作,加快O2O整合力度;实行“高铁+”,瞄准高铁沿线城市,做精营销、做透市场,通过扩展新市场,优化市场结构。

    为了推动三清山景区向复合型景区转型,三清山优化旅游业态布局:创新项目模式,实现从过去单一主体到混合所有制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实行PPP模式打造玉帘瀑布、田园牧歌等景区项目。此外,三清山开发神仙谷、建设地中海俱乐部等新型旅游项目,推动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转变。

    为实现旅游商品从单一单调到丰富多样,三清山开发了道教文化的系列商品,建立了3D打印艺术馆,推广了三清山的三件宝:剪纸、红茶、石斛草,其中多层剪纸在2015年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中获得一等奖。

    改革创新管理服务 激发发展新活力

    旅游产业发展,还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带来“内生动力”。三清山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服务,以新机制激发景区发展新活力。

    诸立介绍说,三清山的管理服务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实行片区管理网格化,将全山划分为六个片区,15个管理点,实现片区管理大包干,变以往被动、定性、分散的单一管理,为主动、定量、系统的综合服务;

    其二,推行景区票务一体化改革,打破国有、民营、股份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制壁垒实行景区票务一体化管理,并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门票、索道票的印制、管理、销售、验证、结算“五合一”,缩短游客购票、验票的时间;

    其三,行业标准化,目前三清山已出台了11项地方管理服务标准;

    其四,管理社会化。三清山与中国智慧旅游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施智慧治理,对森林防火、流量监控、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管控,实施自动治理。

    其五,服务空乘化。三清山在一线窗口引入空乘化的服务,暖心服务、温情管理。

    改革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为三清山旅游赢得了市场口碑,赢得了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好时机。今年前10个月,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03.34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37.66%。

    让每一位百姓参与并享受旅游发展中

    “三清山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旅游收入的增长上,更应让百姓参与并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诸立说。

    为此,三清山景区出台政策帮助村民创业和就业,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事业倾斜,个人承担部分均由管委会承担;实施镇村联动,先后投入3500万来打造乡村旅游,建成多个示范点;发放2000余万贷款,帮助农民创办农家乐,解决辖区内旅游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三清山景区创新成立农家乐的理事会,制定农家乐新标准,带动农民增收,农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5000元提升至现在的28000元。

    诸立认为,要担当起为江西旅游业树立“标杆”的重任,三清山景区的探索与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创新与改革,将依然是景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