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新政引发“蝴蝶效应”

25.05.2015  12:32

  20%和70%。这是今年省科技活动周期间,线上线下两场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省内科研院所携项目成果与以往对接会的对比情况。

  5月16日至24日是全省科技活动周,恰逢《关于鼓励省属独立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试点办法》“满月”。为检验试点成效,我省利用这一契机同时举行了线上线下两场科技成果对接会。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说,对接会的成效凸显江西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破除着制约创新的各种障碍,激发赣鄱大地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新常态,新引擎。一个月前,我省鼓励创新创业,赋予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更大自主权的试点新政:科技成果收益无须审批或备案,且无数额上限;容许和鼓励把成果转化的收益奖励给科研团队,不上缴国库,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担任副处级以上(双肩挑)人员离岗创业三年内返回保留原职级待遇等。

  各试点院所纷纷摩拳擦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以三大院为例,省科学院专门对科技服务的收益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科技服务净收益的50%奖励给科技服务人员,其余的收益及股权按院10%、所(中心)40%进行分配;省农科院对科技成果划分为4类,其成果转化收益,按照院、科研单位、科研团队不同比例进行分成,对科研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其人均奖励额度可高于全院当年度人均奖励基数的3倍以上;省林科院则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净收入的60%至85%用于奖励成果研发团队和成果转化团队,5%作为院发展基金,10%至35%用于奖励其他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在职人员。

  疏通筋脉,清除障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了起来。统计显示,本届科技活动周线上对接原计划征集项目成果100项、技术需求80项。实际共征集到项目成果331项(省内科研院所占70%)、企业技术需求200项。其中,江西院、校与企业对接产生意向174次,达成意向61次,并吸引了15413名访客在线观摩。

  萍乡是此次科技活动周的主会场,省科技厅线下科技成果对接设在这里,遴选了28家省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156项科技创新成果与萍乡企业对接,共72家单位进行现场签约。萍乡市科技局副局长彭春涛说,作为老工矿城市,萍乡本土科研资源匮乏,此次萍乡有40余家企业签约,都是与萍乡产业关联度较大的科研机构打造合作平台,将为萍乡转型发展构建有力智力支撑。

  “我省试点办法规定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给科研团队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已经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活动周的舞台,传递出我们科研院所寻求创新的决心,把好的项目和产品推介出来,使科研和转化能够争相迸发。”省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朱庆才在科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后说道。

  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陈火军介绍,以往搞科技成果对接会,省内科研院所需要反复动员才会报名,“今年一个通知下去就报名踊跃,在报名结束后还有院所找上门要求设展台、展板”。本届活动周,技术交易、产业合作项目协议总金额超20亿元。

  据悉,我省将把这项试点作为今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全过程跟踪调研,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等方面,对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作出全方位的系统部署。

  恰如本届活动周主题“创新创业、科技惠民”,江西正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促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加速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江西日报记者 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