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顶层设计 锻造巡视“利剑”

27.08.2015  19:16
原标题:创新顶层设计 锻造巡视“利剑

媒体关注度(单位:篇)

网民观点分布 (抽样:500条)

(注:网民言论若涉及多个关注点 抽样只取其主要关注话题)

1 舆情概述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利剑”,巡视工作条例法规是发挥这一“利剑”作用的重要制度保障。8月13日,历时近两年时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外公布全文,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解读。

舆论普遍认为,新版《条例》凝聚了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科学的顶层设计,更是源于中央纪委对巡视工作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创新,相较于旧版有诸多新变化。媒体评论指出,此次《条例》修订围绕“四个着力”,紧扣“六大纪律”,将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组长不戴“铁帽子”、专项巡视“短平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行之有效的巡视工作方针和经验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使巡视这把“利剑”更准、更快、更灵活。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巡视制度研究专家组组长邓联繁总结此次条例修订的特点时表示:“新修订的《条例》问题导向强、涉及面广,不是零敲碎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小修小补’。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新中国首部正式的巡视条例,是巡视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巡视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据媒体分析称,尽管2014年以来巡视工作加快推进,但据统计,中央巡视对象共有285个,省区市巡视对象更是高达8607个,本届任期内完成巡视“全覆盖”任务十分艰巨。

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分析指出,新版《条例》对巡视对象作了重新界定,扩大了巡视范围,将副省级城市纳入中央巡视组巡视范围。修订后的《条例》将“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明确写入“总则”,使“全覆盖”成为“刚性”要求,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有关专家表示,新版《条例》对于巡视范围的重新界定,意味着中央巡视组的利剑将指向副省级城市,以及省级地区的检法部门、党中央部门、人民团体,“这些巡视范围的重大突破,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巡视‘全覆盖’真正落地”。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指出,中央反腐的决心、定力以及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反腐败斗争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退缩。高波认为,此次修订条例对“全覆盖”再提要求,能够起到治病树、拔烂树、扶歪树的效果,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质。

3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精准打击

新版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内容作出较大调整。《人民日报》刊发的系列解读文章之四认为,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规定对巡视对象执行党章党纪党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进行监督,紧扣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六大纪律”,进一步延伸了巡视监督“四个着力”内涵。通过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增强党的意识和规矩,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依纪依规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证,体现了巡视工作的不断创新和成熟。

多家媒体分析认为,这样规定,既解决了以往巡视内容过于宽泛的问题,又做到了严格用纪律衡量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也与正在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衔接。

媒体注意到,旧版条例划定的巡视内容,强调的是“情况”;新版条例则开宗明义地直指“问题”,并列出5个方面的问题清单。《人民日报》在另一篇评论文章里指出,在以往的巡视中,或是存在“巡而不视”的敷衍,或是存在“视而不见”的纵容,或是存在“见而不报”的包庇。究其根本,都是因为缺少精准的“问题意识”。如果说设计巡视制度的初衷就是发现腐败问题,那么“问题意识”就应该是巡视的生命线。围绕问题聚光而不散光、抓稳而不跑偏,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巡视作用。

人民网评论认为,巡视工作新条例提升巡视利剑精准度。可以预见,在新条例指导下,今后的巡视工作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进一步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打击,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对完善巡视制度,规范巡视工作,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4 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强化震慑

巡视组组长摘下“铁帽子”,实现一次一授权,成为新版条例的又一大亮点。2013年,首轮中央巡视开始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即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以及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为使这一创新举措转化为党内法规制度,修订后的巡视工作条例作出如上规定。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认为,这项变化增强了机构和人员的动态性,让一些想打“人情牌”的被巡视单位很难提前“做准备”。

此外,新华网指出,专项巡视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一大创新举措。这次修订明确将“专项巡视”写入《条例》,规定“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这就把巡视从程序、时间、对象等固化模式制约中解放出来,使党内监督不留空白、让心存侥幸者感到震慑常在。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系列解读文章之二的《夯实巡视工作组织基础》一文中指出,《条例》将原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合并为“机构和人员”一章,充分吸纳巡视组织制度方面的实践创新成果:明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明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地方巡视工作的领导关系,明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定位和职责……

条例》修订工作组成员、中央巡视办副主任张本平表示:“这一系列变化理顺了巡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职责要求,夯实了巡视工作的组织基础。一方面,巡视工作在探索发展中的一些有效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了下来;另一方面,制约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通过修订《条例》得到了解决。

5 网民期待《条例》落地生根

巡视工作相关话题一直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此次新版《条例》颁布也不例外。网民对《条例》内容中的改革亮点表达赞赏,期待巡视工作能够在《条例》的指引下继续深入,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反腐败工作注入活力。网民评论认为,《条例》令巡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是巡视工作的制度保障。在认可新版《条例》诸多新变化的同时,网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制定进一步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条例》能够落地生根,得到贯彻执行。少数网民关注《条例》中巡视组权限的变化,希望巡视组能够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发挥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孟竹)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规范巡视工作、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纪依规治党要求,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订后的《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将巡视经验固定下来,亮点突出,变化颇多:扩大了巡视范围,拓宽了巡视对象;深化了巡视内容,剑指“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等官场暗疾;改革了巡视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进一步扩大了巡视组的工作权限,其作用也由过去的“指导”变成“领导”。“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贯穿始终。首次明确将“专项巡视”写入条例,使巡视的威力在监督方面变得更锋锐的同时,也令巡视工作聚焦更加精准、方式更加灵活。

然而,修订《条例》只是第一步,它的成效还需要在巡视工作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正如舆论所呼吁的那样,唯有有效的执行,才能让这一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利器利剑真正发挥作用,对此舆论拭目以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