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孕育初教6 初教6孕育上万飞行员

13.09.2015  18:30

  长生剑为古龙小说《七种武器》系列的第一把武器——陈旧的剑鞘,缠在剑柄上的缎子也同样陈旧,乍一看并没有杀气。但这鞘中之剑,却锋利得可怕。

  与长生剑相仿,初教6本身并无杀气,但它却为新中国培育了上万名飞行员,可谓剑出封喉。

  在9月3日空中编队受阅队伍中,7架飞机拉出绚丽彩烟,划过天安门的上空,这是首个受阅、首个拉烟的空中编队。负责拉烟的飞机,就是由洪都航空生产的初教6。1962年定型交付使用的初教6,是目前我国生产交付数量最多的飞机,50多年来,初教6里走出了上万名飞行员,被誉为飞行员“摇篮机”。

  初教6,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级教练机,于1958年8月27日首飞成功。谈到初教6,必然离不开洪都。在洪都南大道,藏身着一个城中城,这里的许多老居民习惯于以洪都大道为界,每天在这个约定俗成的生活区中骑着自行车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里就是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其前身是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曾用名国营洪都机械厂。在这里,很多人称越过洪都大道的那边为“南昌”,而大部分的南昌人习惯称这个地方为洪都。■李韶华、信息日报记者秦谦/文

   一场争论后决定“生下”初教6

  教练机是用来训练飞行员的飞机,通常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战斗教练机。初级教练机用于训练学员掌握初级飞行技术,速度比较低,操纵稳定性好,易于学习。在初教6飞机前,生产过初教5,是由洪都按照苏联雅克-18飞机的图样,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仿制而成。1954年7月3日,初教5在南昌飞上了蓝天,成为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

  不过,随着空军训练的进一步发展,空军要求改进雅克-18或者重新设计一种初级教练机,以便与歼1、乌米格-15等喷气教练机衔接,要求设计超雅克-18的任务随即下达。但同时,苏联改进后的雅克-18A飞机图样也已送达。于是设计人员面临一种矛盾,是仿制雅克-18A,还是新设计一种教练机,一番激烈争论在所难免。

  当时,航空工业局的生产部门对新设计一种教练机持反对意见,首先是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设计能力,认为生产多年的雅克-18飞机的工艺装备丢掉可惜。在这场争论中,时任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据理力争,认为仿制雅克-18A的进度有可能比新初教提前完成,但雅克-18A机身结构所用材料国内尚不能完全供应,且该机主要部件的承力骨架为钢管焊接结构,技术上难度较大。而相反,我国铝厂生产的薄铝板则数量充足,建议自行设计一种适合我国国情、性能优于雅克-18A的飞机,能与当时国际上的初教机,如美国的T-34飞机相抗衡的机型。

  最终,徐舜寿的意见得到了采纳。

   72天由图纸变成飞机

  从1957年第四季度到1958年5月,初教6完成了初步设计,沈阳飞机制造厂还制作了1:1的木质样机,按照这个总体布局,飞机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飞行速度、爬升率、操纵性、飞行员视界等,明显超过了初教5飞机。

  1958年初,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开始设计两种教练机,便决定喷气式的歼教1由沈阳飞机厂试制,活塞式的初教6由洪都试制。当时洪都厂长王实先去沈阳看了初教6木质样机,了解飞机设计情况,表示接受继续研制任务。同年3月初,洪都派了3名设计员前往沈阳参加初教6飞机设计。

  接手初教6继续设计与研制任务,洪都在原设计科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设计室。随后,沈阳第一飞机设计室派出20余人支援洪都。为早日制造出自行设计的飞机,洪都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扩充设计力量,使得设计队伍由40人增加到80多人。那时,设计员的热情十分高,设计室的夜晚没有熄过灯,房门没有上过锁,全体设计人员夜以继日,顶着高温天气,近1个多月时间就发出了全部图样。

  然而,在设计图即将完成之际,捷克的发动机还在试制,不能如期送达南昌。对此,总体组钱国平等人制定出了用国产的发动机暂时替代捷克发动机的方案。经论证,用国产发动机,飞机性能虽有大幅度下降,但飞机仍可上天飞行。发动机的更换,就得重新设计。为加快进度,各部门打破常规,洪都的很多工人、技术人员吃住在车间,后勤服务部门也服务到现场。

  施工图设计和试制计划最初要求是5个月,但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提前3个月全部完成。实际上,由于全厂动员,昼夜苦干,只用了72天就完成设计并试制实验飞机4架。第一架飞机初装仅用了两个星期,总装用了7个昼夜,全部试飞准备一天时间就完成。原型机01架飞机进行了静力试验和起落架落震试验,都达到了设计要求。02架飞机于1958年8月27日由试飞员吕茂繁、何银喜驾驶飞上蓝天,实现了首飞成功。

  在今天看来,初教6是一架并不复杂的飞机,但在1958年,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