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起诉美国13起反倾销 初裁结果一年后公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瑞士日内瓦时间昨天(3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昨天(3日)下午4点,中国商务部正式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美国商务部过去数年间对中国钢铁、光伏等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涉案金额高达84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中美两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第一案。
国际贸易中,常听到一个词儿——“反倾销”。什么是反倾销?比如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一件东西,卖70块钱,而美国发现出口类似产品的其它亚洲国家,比如韩国卖100块,认为我们卖便宜了,有30块的倾销行为,所以就要抽这30块钱的关税,让我们的这个东西卖到美国也变成100块。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4点,中国商务部正式向世贸组织提交磋商请求,起诉美国自2004年至今对中国发起的13项反倾销措施,涉及中国企业每年出口额高达84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中美两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第一案,也几乎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起诉案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次。
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杨国华:打官司我们已经做了12年,我们有两个团队,我们还有很多国内外的律师配合我们打官司。我们其实已经跟美方交涉过很长时间了,但是美方一直没有改。
这次起诉中,主要涉及的中国产品包括油井管、铝挤压材、金刚石锯片等工业品、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以及暖水虾等农产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天(3日)发表谈话指出,中国业界对美国的错误做法强烈不满。中方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就此向美方表示严重关切并阐明立场,但美方始终未能解决中方关注。中方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规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将坚定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维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
近年来,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哪些影响?这次打包起诉的目的是什么,胜算几何?
近年来由于美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尤其是我国钢铁、光伏产品虽然还能对美出口,但竞争力受到极大影响。去年太阳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0.5%。商务部条法司处长陈雨松告诉记者,这两个在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在国际上也因为高关税而越发缺乏竞争力。
陈雨松:据我了解,这两个产品虽然被征了反倾销税,但是还够能向美国出口,但是显然他们的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削弱。因为我们认为,美国人为地提高了反倾销税,本来较低的反倾销税,他计算较高的反倾销税,本来可能没有反倾销税,他就计算出了反倾销税。
2013年3月,我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尚德电力,宣告破产。企业投资者关系部经理张建敏面对记者,曾经留下这样的声音。
张建敏:泰国没有这个产业,所以他采购的价格肯定要比我们高,对不对?按照你的计算,你没有倾销。按照泰国的计算,你倾销了,所以我要征收你30%的税,你觉得合理吗?
此次,起诉主要针对的,正是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的一系列体制性错误,如通过错误适用目标倾销方法、拒绝给予出口企业单独税率、错误使用不利事实推定等不符合世贸规则的做法。这些名词听上去或许有点专业,但它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夸大倾销幅度,从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这次决定,一口气“打包”起诉,而“打包”的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类似的反倾销案中“一劳永逸”。
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杨国华:我们告的是美国商务部在搞反倾销调查,这种做法我们把它叫体制性错误,这个方法本身是错误的。为什么把这个若干起反倾销案件一起打包来起诉,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共性,它这种计算方法就是错误的,我们要从根上打掉这个做法。如果能把这个打掉了,将来所有的反倾销调查中这一方面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根据商务部数据,截止到今年12月,中国参与世贸组织争端共起诉案件12件,被告均为美国或欧盟。被诉案件共计19件。杨国华告诉记者,对于此次起诉,商务部是有胜算把握的。
杨国华:我们起诉的案件胜诉率非常高,这点我们是有把握的。但最后的判决是WTO做出来的。中美WTO争端解决机制也好,这个案件也好。我们觉得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就是正面的就是理性、正常的交往。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案件将经过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和执行等几个阶段。预计专家组初裁结果将在一年后公布,而最终裁定结果将可能需要1年半至3年的时间。 (记者 丁飞 实习记者 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