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政府拒为中国受损工程支付“战争溢价”

06.03.2014  11:55

时隔那场海陆空全员上阵的利比亚大撤侨已经三年了,据商务部数据,当时有35800多人从50个中国的工程承包项目和其他单位抽身离开,停工项目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

这三年的时间里,前领导人卡扎菲政权已经被推翻,临时政府和议会也已建立起来,局势渐渐稳定。虽然当地的安全状况仍然堪忧,中国公司一直在尝试返回现场。

商务部、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各企业都先后考察过施工现场。最新一轮的外交努力是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大使于3月5日赴意大利出席利比亚国际援助部长级会议,就促进利比亚经济社会重建及当前地区局势与国际社会有关各方交换意见。

但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仍没有复工。

利比亚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朱玛3月初在北京表示,利比亚临时政府欢迎中国公司继续原有的合同,希望能够在原定的合同价格上重启。矛盾是“有些中国公司提出复工需要提高价格,”朱玛说,这些要求需要与利住房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谈判。

朱玛还表示,在工程进度款方面,临时政府愿意以50%,25%,25%的方式付款。他说这相比通常使用的按月付工程进度款更加优惠。

据本报了解,2012年底对外工程承包商会曾就复工组成工作组调研,调研结果是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自那时起,位于原反对派控制区内,企业已经在针对少数在战乱中受到破坏比较小的项目开展复工准备。

包括中国建筑在内的一些公司已经返回利比亚施工,中建消息人士以及利比亚商务参赞朱玛皆确认了这一消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在建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

但施工现场遭严重破坏的一些企业考虑到损失等因素,提出修改合同提高价格复工的要求。这些企业大多位于原卡扎菲政权控制区,在政府军与反对派交战中遭到巨大冲击,希望临时政府能补偿这些损失,但利政府并不愿意。结果是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开工。

前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中文秘书王金岩曾撰文分析称,中国承包商会增加固定资产损失、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损失、回国人员安置问题以及建材三角债问题等方面的成本。

对于这样的成本分析,利比亚商务参赞朱玛说,不仅仅是中国,土耳其和韩国企业也提出了类似要求,经与相关部门协商后,项目得以继续。

一旦合同不能继续进行,有律师指出,利比亚业主将可能对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提出索赔。2011年3月25日,利比亚撒哈拉银行向中国的葛洲坝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宏福建工等公司针对预付款保函进行索赔。

据商务部统计,在卡扎菲政府未被推翻前,利比亚两家银行共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提出11笔保函延期要求,总金额4.97亿美元,其提出的保函延期要求涉及中土集团、中水电集团、北京建工等7家企业的8个项目,其中进出口银行收到6笔,涉及金额2.25亿美元;中国银行收到4笔,涉及金额2.3亿美元;建设银行收到1笔,涉及金额3185万美元,利比亚有关银行的延期要求主要针对已到期和即将到期的保函。(编辑 李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