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考卷填满孩子的“成长档期”

17.01.2014  13:50

  昨天本报报道,我市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山大”,甚至有一年级学生双休日要完成16张练习卷,一摞作业根本来不及做,有的孩子产生烦躁、厌学情绪。

  写16张练习卷,少说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动作慢一点,“双休日”就整个耗在上面了。“题海战术”早已不是新闻,问题是,连小学低年级孩子都不放过,只求眼前学业成绩好看,极少考虑幼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承受能力,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岂非得不偿失?不仅如此,把幼童长时间禁锢在书桌前,压缩了他们本该游戏玩耍,与家人、同龄人交流的时间,压缩了开阔视野以发掘兴趣爱好的时间……其结果是近视眼增加了,“小胖墩”增加了,体质下降了,心理素质也面临着风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3年出台,但现在不少学生已经很难达到当年的标准。1月14日出炉的《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研究》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总体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按全省目前有1450万未成年人计算,约有130多万未成年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全国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3%;这份报告还显示,课外补习时间越长的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越高。

  学业成绩当然重要,但一个事实不可忽视——历年的高分考生身上大多有相似之处,即他们懂得学习,他们的秘诀不在于比其他学生花了更多时间在题海中“潜泳”,而在于通过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个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的过程,离不开对学习的兴趣,也离不开思考。如果在题海中耗掉绝大部分精力,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题海战术也许对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卷面成绩有效,但长久来看,却副作用多多。学生从小到大要经历无数次考试,没必要把成长手册上的每一个数字都看得无比重要。一个孩子的“成长档期”就那么十几年,要完成的“功课”有很多,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健康的身心,正确的“三观”,与年龄相符的实践能力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等等;就算单纯从学业成绩考虑,一个包含了兴趣培养和效率管理、放眼长远的学习计划,也远比孩童时期的几个漂亮分数更有价值。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