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别让作业太多冲掉孩子信心和动力

11.03.2015  01:32

  新学期伊始,一些家长又在为孩子每天的作业烦恼了。孩子做作业累,家长陪着也累,但人送外号“狮妈”的孙女士却不会任由这些烦恼滋生。如果儿子每天做作业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她就会要求儿子停止。不仅如此,她还以邮件的方式向老师说“”。在她的努力下,上学期她竟为孩子减负成功—部分复习作业改成了可选性作业。昨天,面对儿子的新学期,她坚定地表示,对孩子的作业减负将坚守到底。(3月9日解放网)

  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课后作业,因为“温故而知新”,通过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可以帮助理解、消化、巩固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那么是不是课后作业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如果作业太多,孩子就会感到压力太大,除了苦和累外,一点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必然影响学习信心。如果完成不了,还担心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处罚。并且,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觉性较差,要求家长陪同监督和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不但孩子苦,家长也累,影响家长休息。还有,因为作业太多,占用孩子过多课余时间,影响孩子的课余活动和锻炼,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教师或家长,都要坚决反对学生读死书,搞题海战术,应主动为学生减负,鼓励学生培养多种兴趣,发展多种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外号“狮妈”的孙女士限定儿子每天的作业在两个小时内,如果作业太多,就公开向老师说“”,并表示将为孩子作业减负坚守到底。对于孙女士的做法,笔者表示支持和赞赏。如果每个家长都有孙女士这样的觉悟和勇气,主动为孩子减负,孩子还会为作业太多而累和烦恼吗?应试教育还能坚持下去吗?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素质教育,不是不要作业,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作业要少而精,考试要适可而止,不能让作业占住了学生所有课余时间,不能把考试当法宝,必须保证学生课余文体活动和兴趣活动的充足时间,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健康自由成长。

  总之,作业太多,学习太累,压力太大,不但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能力、培养特长,而且影响学生学习信心,影响成长动力,实在是费力不讨好。所以,作业还是少一些的好,不要让作业冲掉了学习信心和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