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金溪老街 去享受慢时光

20.05.2015  00:36

一位挑菜老农独自穿梭于深巷中,昔日繁忙的老街已落入萧条。

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歪门邪道”。

依傍老街,人们生活祥和。

孩子的笑脸给老街带来了勃勃生机。

  拐进一间明清老宅,一位双目微闭在院门口休憩的耄耋老者,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老者仿佛与老宅一样,在经历了风雨蹉跎的岁月后,躲进光阴的纹络里,隔着流年看渐远的青葱与繁盛。

  一个夏日,记者穿行于金溪县秀谷镇老街,在纵横交错的深巷、重叠幽深的古宅庭院里,探访沉淀着厚重文化气息的明清建筑。当年,这里街井繁荣,经贸昌盛,曾留下多少商贾才俊的身影,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

  如今,尽管岁月的风霜让老街的墙壁有些斑驳,昔日繁忙的街巷落入萧条,但依然有众多游客来到此处,探古寻幽,感受历史文化的沉淀。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王家巷。该巷因清代一名从事锡器生意的王氏富贾而获名。如今,王家巷尚保留了2000多平方米的七幢老宅和王氏祠堂。是日,记者从王氏祠堂前穿过,透过紧闭的大门仍可窥见祠堂内昔日的富丽堂皇。

  巷子蜿蜒曲折,拐进一家古宅庭院。进门,可见砖雕、石额、楹联,一派古朴意境。老宅至今还有人居住,门庭前,几名村妇在一口古井边打水洗菜,从桶子里溢出来的水将井旁的石板冲刷得光亮。厅堂内,77岁的王木生老人独自静坐在靠椅上,手持一份旧报,就着天井投下的光线微眯着双眼,安静地阅读。经过打听才知道,老宅就剩下他和老伴,闲置的厅房便租给一些带孩子上学的租客。

  从王家巷转出,便进入金溪老街胜利路,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这条街呈东西走向,路面宽阔,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来回穿梭。街道两边林立着骑楼式老商铺,见证了老街的繁盛。路旁两侧不时冒出几条南北延伸的幽深小巷,第一条便是狭而幽深的立新巷。移步立新巷,窄窄的,大体只容得下一两人同行。相比王家巷的气派,立新巷显得静谧许多。

  继续沿着老街往前走三四百米,便可寻见与立新巷互相平行的水门巷。水门巷,因“金溪水”穿巷而过,“水门庙”临水而建,故得此巷名。立于巷口,一股夹杂着香火及灶火的气味袭来。径直往前,香火味愈加浓郁、菜肴美味愈发扑鼻。原来,巷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门庙会。庙会的流水席从厅堂内一直延伸到巷子里,十多桌居民将这条蜿蜒的巷子围挤得水泄不通。相比立新巷的静谧,水门巷显得欢闹不少。此巷里的老宅以周姓居多,年过七旬的周九鼎是该巷依然坚守老宅的本地人之一。两进的清末老宅,是他祖辈当年集众多兄弟之力一起建造的。经历了百余年的变迁,周九鼎的亲戚陆续从老屋搬出,唯有周九鼎一家三口仍守着老宅共度春秋。“晚辈们都在外面买了房子,但我还是习惯这老房子。”与周九鼎攀谈,听他动情讲古,望着庭院内斑驳的高墙、破旧的门窗,遥想昔日家族同堂热闹之景,忽而有一种穿越的恍惚与伤感。

  走出水门巷,顺着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因一处明代官厅而久负盛名的东风巷。明代官厅最特别的是“歪门邪道”,即官厅大门不正对小巷,有意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偌大的官厅伫立在人流渐稀的巷子里,一个躬着身躯的老妇路过时抬了一眼:人老了,老屋也老咯。

  如今,金溪老街里恢弘大气的王家巷,狭长幽深的立新巷,依水蜿蜒的水门巷,文风鼎盛的东风巷,虽时隔几代沧桑,世易时移,而它们依然静默伫立着,守住曾经的繁荣与如今的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