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制报》报道:共建安置基地让刑释人员有“娘家”

13.10.2016  17:04

  •   2016年10月13日的《新法制报》政法要闻版“践行核心价值观,彰显监所好形象”专栏报道南昌监狱创新“四进四出”社会帮教模式工作做法。全文如下:


      共建安置基地让刑释人员有“娘家

      南昌监狱创新“四进四出”社会帮教模式

      本报讯 陈团如 记者徐小勇报道:南昌监狱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内容上突出满足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需要,把社会帮教作为教育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认真落实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工作,在社会帮教工作中探索出了“四进四出”模式,在帮助服刑人员改造和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改造质量

      据介绍,“四进”即助学帮扶、文化艺术、帮教帮扶、就业岗位进监。该监狱携手北京太阳村,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分散助养活动。今年“六一”节前夕,该监狱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远程视频心理辅导站挂牌成立。今后,将通过便利的远程视频系统,由南昌监狱提供专业的干警心理咨询师,给太阳村的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该监狱也是最早一批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会见的监狱,服刑人员亲属不用千里迢迢来监狱,就可在家庭所在地司法局通过高清电视与身在狱内的服刑人员进行视频会见,远程会见方便了服刑人员亲属和服刑人员的会见,也促进了亲情帮教活动,对提高教育改造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建安置基地解后顾之忧

      为了让服刑人员安心改造,该监狱每年都会安排大范围出监走访。一方面走访地方司法局等安置帮教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共同做好刑释人员教育和安置工作。另一方面走访服刑人员亲属,重点走访与家属失去联系、家庭发生变故、家庭特别困难的服刑人员家庭。

      据介绍,该监狱“出监排忧解难、对接衔接、走访家访、建安置基地”的“四出”模式,还回访刑释人员,发现和挖掘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典型,邀请他们来监为服刑人员作经验介绍和创业报告,激发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热情。该监狱还先后与地方联合建立了永修温馨山庄、吉安“吉翔中途之家”等27个安置帮教基地,成为刑释人员就业或过渡性就业的“港湾”和“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