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剑指“房腐败”为房地产市场护航

06.08.2014  10:50

  在7月16日召开的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指出,当前目标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保持高压态势,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在腐败问题上,要紧盯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和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8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

  一边是民众为买不起房子而焦虑或为当“房奴”而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一边是个别官员私欲膨胀,权力寻租牵涉房地产腐败,官商勾结,一明一暗、化公为私谋利,推高房价。难怪老百姓对中央“调控”房地产政策戏称为“空调”。究其根源,皆因腐败官员权力寻租,与不法开发商合谋“共生”楼市“灰色成本”,且不断释放出“房价下跌会导致国民经济灾难性后果”等威胁,力挺房价,忧乱决策,令人愤慨!

  从中巡组查21省后披露出来多名高官因房落马事件来看,既有原内蒙古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素毅这类典型的“老虎”级别官员涉及房地产腐败,也有如中央巡视组在北京、重庆发现的“苍蝇”式腐败案件。曝露出房地产领域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的缺乏,不受监管制约的权力,成为撬动利益的支点。此次高强度打击房地产领域腐败,既发挥出巨大震慑和警示作用,更让民众欢欣鼓舞,大快人心。

  从形式分析,贪腐手段五花八门。案件表现出来的就有10余种,有的“”容积率、有的打招呼尽快通过规划审批、有的以权谋私、有的插手工程直接受贿、有的低价购房多占房、还有的违规批地、兴建楼堂馆所等,可以说在房地产开发每个环节都发现了官商共谋的腐败行为,使原本就薄弱的房地产领域制度一下被击穿了。

  从表征上看,权力寻租特征明显。一是多数案件权钱交易贯穿于房地产开发全过程,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二是开发商“攻关”组合拳“摆平”那些对房地产开发至关重要的官员,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是因房落马官员涉案金额都是极为巨大,受贿金额动辄几百上千万,使虚高的房价暗含权力寻租成本,成为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之一,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激浊扬清,固本培源。此次中央巡视组举起达摩克利斯剑,直指已然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21省达95%房地产腐败被查处,一批官员因房落马,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不仅遏制了房地产管理领域腐败问题,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更赢得了民众的衷心赞誉和拥护,为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期望有关部门凭借剑指“房腐败”的强大声势,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强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