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危机需从提高女性地位求解

06.09.2015  11:56

  改善分配制度、提高女性地位、夯实社会保障,再辅以生育制度调整,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剩男”问题有望逐步缓解。

  性别比失衡问题近年在中国广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口专家意识到,持续30多年的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并未得到根治。8月28日,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接受采访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

  失联、抢劫、杀害、囚禁……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地女性失踪、遇害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受害者几乎清一色为年轻女性,嫌疑人多半是年富力强的男子。针对女性的案件频发,是偶然还是必然,一时难有定论,但研究者对性别比失衡提出以下警告——性别比失衡将直接导致几类犯罪增加: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强奸、侵害婚姻家庭、涉黑类有组织违法犯罪等。15年后,将出现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人口的“光棍群”,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当婚不能娶,“剩男”在不断增加,社会风险在慢慢累积,后果堪忧。

  由于只能生一胎或较严格条件下生二胎,为了提高生儿子的“命中率”,B超等性别鉴别技术、流产或引产等被滥用,成为性别比例失衡的众矢之的。这只是“剩男”问题的技术原因,真正原因远比技术要复杂得多。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传统观念、“养儿防老”之现实囧境。在国人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中,这个“”多指儿子,那么,为什么养女儿就不能防老呢?这与女性整体地位偏低难脱干系。具有说服力的情况是,同等学力、同样岗位与劳动强度,有时只因劳动者性别不同而待遇有别。男性在政治话语权与经济分配权上的优势地位,反而使得男性在配偶权获得上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剩男”产生的重要原因。

  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对于治理性别失衡不过是扬汤止沸,多年实践充分说明一点;解决养老的后顾之忧对此有一定帮助,贡献率有多大则不确定;生育“解禁”必须经充分论证与实证之后才会有定论,短时间内指望不上;提高女性地位,让女性与男性各顶半边天,使“养女防老”成为可能,对扭转“只重生男不生女”的世俗观念将大有裨益。对于笔者这一结论,可从城市生活中得以佐证,因为城市女性的地位与男性差距较小,且女性多半比男性更懂照顾人,遂令许多城市父母在生一个孩子时偏重于生女儿。

  分配决定地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在分配中获得更大占比的一方地位较高。提高女性地位,就是要重新评估女性再生产的价值(人口生产也是一种再生产),并让女性在分配中得到应有的份额,而不是价值长期被低估。同工同酬同待遇,不仅城市的职场女性需要,农村女性更加迫切。近年来,许多农村“外嫁女”出嫁后,娘家的土地没了,到了夫家又分不到田地,就是一个分配歧视的典型例子。

  改善分配制度、提高女性地位、夯实社会保障,再辅以生育制度调整,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剩男”问题有望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