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服务”到“硬实力” ——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化“三农”服务纪实

30.05.2016  20:08

                “我家的地‘托’给公司了,这样省事省心不说,还可以为每亩农田增收节支!”  春耕大忙季时节,吉水县种粮大户郭林峰说起土地托管心里就高兴。

                郭林峰说的“”地,就是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波公司”)推行的“大田托管”服务,即农民和中波公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由中波公司提供统一的耕作、育秧、配肥、防治病害、收割、回收、烘干并销售。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服务。”中波公司总经理刘中波说,面对市场的多元化,中波公司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新路子——

                从单一的“卖农资”到“送服务”,从建立全省首家“粮食银行”到开展套餐式“大田托管”,从农资化肥、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到构建惠农平台的基地建设……中波公司将农业“软服务”化为增产增收的“硬实力”。

粮食换农资      农民企业双赢

                门牌为“吉水县龙华中大道176号”的一处门面,从外表看起来不甚起眼。来来往往途经此处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这里既是由吉安市、县两级供销社惠农公司、吉水县文峰基层社与吉水县中波农资公司共同组建的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又是我省第一家民营粮食储兑所、江西首家“粮食银行”的诞生地。

                5月27日上午,吉水县文峰镇炉下村农民刘道保手捧着“粮食存折”又一次来到这里兑换现金。早在储兑所试点之初,他就将自家2.5万公斤余粮存进了这里。刘道保的“粮食存折”与普通银行存折没有什么两样,大小也相当。翻开存折,除了账号、户名、开户网点、支取方式等基本信息外,还实时记录着储粮户存粮日期、数量、单价、折合原粮及结存数量等内容。

                “存粮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选择活期、定期或入股等形式。”中波公司副总经理于端莲介绍,目前,吉水全县已有15个储兑所,全部实现联网,通存通兑。2015年,共储兑粮食500余万斤,对农民而言,他们需要时可凭粮食存折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兑换大米、食用油和农资。与此同时,储粮农民每月每斤粮食可得半分钱的利息,即每吨粮食一年有120元的利息,还可以按约定享受落价保底,涨价顺价。

                农民存粮只需一个电话,收粮车就会开到农民家门口,即降低了农民的运输成本,又能减轻农民的储粮损耗。目前,全县共有3000余户农民办理了储兑业务。

                农民能够获利,企业同样能因此规避市场风险赚钱。“放在以前,收购粮食,要支付农民现金,又要承担银行贷款的压力。”于端莲介绍,以储粮的方式代替收粮,既避免了粮食企业出现资金流紧张的状况,又在农民受益的同时减少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尝试粮食换农资,增大了农资议价的空间。“这也是粮食储兑所初期的盈利方向,当储兑所中的粮食达到一定量时,储兑所就能在与农资厂家的议价中‘打头阵’,以‘粮食换农资’的方式买到低于市场价的农资产品。”于端莲说,这样既能保证农户兑换到的农药化肥价格略低于市场价,又能让储兑所在其中的部分差价中获益。

                有粮就能产生效益,就能实现粮食企业和农民的“双赢”。中波公司还和吉水县供销社股份企业吉水富贵米业签订了供货协议,在保持稳定储备粮的前提下,向其供应加工粮食,进一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套餐式托管      各色“菜单”任选

                去年,对中波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去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去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

                政策密集出台,为中波公司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服务方式从“大田托管”破题。

                “‘大田托管’服务的实施,在农民经营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划不来的事,改变了‘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经营状况,解除了农民外出务工、家里田地撂荒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刘中波感慨地说,根据预算,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相比,“大田托管”模式可以为每亩农田增收节支近500元。

                根据合作协议,中波公司为农户供种子、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耕机插机收、粮食烘干收购等全程“保姆式”服务。为确保全程托管质量,公司采用统一耕作、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配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统一烘干的集约化经营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同时,根据个性化的需求,中波公司采取套餐式服务,农户可以选择农资配送、机耕、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烘干、收购等单项或多项服务,还可根据自家的机械、劳力、生产成本等情况,按照实际需要,自愿选择项目,由中波公司为其提供化肥、农药等从耕种到收获单个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服务。

                刘中波介绍,依托直销、统购分销、定点配送、大田托管等优势,公司实现了农资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管理成本“五个降低”,而粮食产量、品质比农户自营均有明显提升,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

                目前,中波公司已在吉水县合作托管水稻近3万亩。

互联网+农业    探路产业联合

                赖文茂是吉水井冈蜜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日前,他通过中波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培训消息,正在参加吉安市供销社举办的全市2016“大田托管”公益培训班。和他一样,参加此次培训的种植大户多达100余人。

                轻点鼠标,农资按时送上门,省去来回奔波;粮油蔬菜滞销,网上发布信息,客商上门收购;生产遇到难题,网上求教农业专家……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中的广泛运用,这种以“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为特征的“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中波公司发展的新业态。

                “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拓展经营服务新领域,下一步,公司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进行产业联合。” 对于中波公司的规划,于端莲早就有了这样大胆的设想。原来,在“大田托管”服务中,不少果农找到她,希望能通过托管进行联合,依托公司的“粮食银行”APP以及网站将本地水果直接销往全国各地。

                在于端莲看来,产业联合是让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一种新的一体化格局,可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她说,三大主体之间有三大联结机制,其一就是合同契约,其二是生产要素融合,其三是互联网智能配送。

                其中生产要素融合是指联合社各方通过资产、技术、品牌、劳动力等要素相互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联合社使用的农业机械,一部分由合作社带入联合社内,一部分则由公司出资购买,可谓是资产融合。

               

                “互联网+”无疑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最终实现从农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未来,公司将把握好‘融合’‘连接’‘转型’这三个关键词,大力推进农业发展要素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着力抓好农业发展载体与互联网的有效连接,努力实现农业‘互联网+’条件下的转型发展,使公司及联合社的有机绿色产品及时并高附加值地销售出去,并免除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说到中波公司的未来,于端莲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