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加大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18.01.2016  10:52

上周五,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内棺成功运至距主墓1公里外的文物保护工作站,标志着海昏侯墓主棺内棺清理进入收官阶段。而在另一边,省文化厅近日也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承基地和传播基地名单,在政策与资金上为非遗保驾护航。江西台见习记者孙丽娅,通讯员范闰平、周亮报道:
临川区抚州采茶戏传习所的前身是抚州采茶剧团,从前破旧的办公场所因为这两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而得到了改善。当记者走进传习所新建的展厅时,几个演员正在排演折子戏《游园惊梦》。临川区抚州采茶戏传习所副所长刘芬告诉记者,自从99年新进入2名演员以来,采茶剧团就再没有新生力量填充。
(录音:我们现在如果要演一场大的戏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只能演演小折子戏,三四个人、五六个人这样的小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5年剧团开设了采茶剧传承班,很多家长有意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培养。采茶剧团通过下基层、走市场、探军营,公益性演出募集了不少物资,也得到了许多精神鼓励。此次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对于临川抚州采茶戏传习所所长阙青青如获至宝:
(录音:我们现在已经申请了两批资金已经到了,你看我们这个展厅也是我们这个资金大力的支持给我们的。现在目前我就还想继续收集老艺人的一些老的唱腔,还想把老艺人的唱腔和影像,然后继续培养采茶戏的新兴爱好者,培养戏迷。)
这次入选的非遗研究基地主要依托高校,以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作为首批研究基地,继2013年获评为江西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后,顺利通过考核再次入选。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春生博士:
(录音:我们的普查工作是非常细致的。我们也会带研究生下去,指导他们写相关的研究生论文,包括音乐、文化、客家民间艺术这方面,我们都出了很多这样的论文。)
在赣南师范学院创办的客家民俗博物馆,有藏品15000多件,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客家民俗博物馆,已接待专家、学生数十万人次。
为科研高校、非遗传承人、企业搭建互动平台,为我省非遗传承、研究与传播做出努力。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平懿认为,这份名单背后,更多需要各基地的共同努力:
(录音:我们公布的都是公益单位,他们需要这样的牌子做一些公益事情。非遗需要建立基地,不然活态的东西只能放到博物馆里面,一定要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