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同步实现小康
[摘要]坚持投资拉动,加快江西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江西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2014年江西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共计3222个,加快了江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了城市面貌。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如期完成,以机场建设推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正在加快形成。能源投资迅速增长,2014年,全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52.12亿元,同比增长53.8%。“十三五”时期即将到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确保江西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文章结合江西的实际提出了五点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改善投资硬环境,而且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坚持投资拉动,加快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幅提高我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助力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意义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江西作为欠发达的地区,正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努力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重要,而且紧迫。现阶段,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但由于需求不足,全球资源品价格尚未大幅上涨,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货币政策也相对稳健,当前适度扩大基建投资规模恰逢其时。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江西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十二五”以来,随着一大批重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和建成,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全省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尽管全省经济实力较过去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基础设施欠账多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的矛盾依然存在。要改变江西欠发达面貌,既要通过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也要通过改善软硬环境来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和承载能力。目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投资领域,既通过投资的合理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通过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直接相关。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使全省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江西民生和社会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城乡区域不平衡、经济社会不协调等问题,在住房、出行、通讯等基础条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畅通的交通、便捷的通信、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在富裕百姓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需要。我省特别是赣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赣州市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其中,离子型中重稀土储量居全国之首。另外,铅锌、萤石、石灰石、高岭土、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品位高、价值大。随着国内、国际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矿产资源及其附属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省与外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全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就必须大力加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外送保障能力,畅通与外部的联系,加快融入全国发展大局。
二、江西基础设施投资的特征和建设成就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大幅增加,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2014年全省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共计3222个,计划总投资5839.87亿元,单个项目规模由去年的13406万元,提高至18125万元,项目规模扩大了35.2%。2014年亿元以上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18.93亿元,同比增长69.3%。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共计6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8个,完成投资737.16亿元,同比增长111.6%,拉动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9%。
2.公共设施投资不断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公共设施是人民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2014年,全省在建的公共设施管理业项目有1757个,完成投资1327.19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省基础设施投资的53.4%,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9个百分点,是拉动全省基础设施投资的核心力量。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公共设施管理业项目完成投资302.21亿元,同比增长103.2%。
全省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居住环境变优空气变好。目前,南昌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餐厨垃圾试点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填补江西省一项空白,全省设区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3.1%。今年,江西省确定了南昌市、宜春市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宜春市被列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让城区排水管网通畅,让市区水体干净,让城市环境绿化,江西省立足当地实际,从提升百姓幸福感出发,将城市建设成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萍乡市列入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加快了城市转型发展。为避免城市暴雨后汪洋现象,全省还把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作为加强城镇地下管线规划统筹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确定了南昌市、景德镇市、共青城市和进贤县4个市、县为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市、县。景德镇市昌南拓展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长度6.2公里,南昌市洪都大道电力管廊建设长度3.9公里。48个市、县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管网长度1823公里。全省重点加强了对列入国家重点减排责任项目的20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的督导,今年项目已全部建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5万立方米/日。
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设市城市的绿化三大指标居全国前列。2015年11月南昌市和宜春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全省有新余市、吉安市、抚州市、南昌市、宜春市共5个城市获此殊荣。积极推进防灾避险公园建设,全省建有防灾避险公园32个,面积1218公顷。各地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在防灾避险公园建设中配备供水、供电、排污等必要的应急设施,留出开敞空间,保证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实现。
为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江西省今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1053亿元,支持全省共3类44个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地市区场馆、文化和自然遗产、广播电视无线高山发射台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保护部分文化和自然遗产,改善全省80%的地区看电视听广播条件。
3.交通投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迈上新台阶
发展经济,交通先行。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014年全省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99.05亿元,比上年增长51.9%,拉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为尽快建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高速公路网,我省提出了“两步并作一步走,6000公里大提速”目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升级提速。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推动下,我省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502.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4%,是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
2014年,江西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如期完成,建成宜春至万载、九江绕城、萍乡至洪口界、都九高速星子至九江段、寻全高速安远至全南段5个项目1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15公里。随着万载、安远县实现高速公路通达,赣鄱大地翻开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新篇章。2015年南昌至宁都、南昌至上栗、金溪至抚州、寻乌(赣闽界)至里木全南、昌樟改扩建工程、昌九高速改扩建通远试验段6个续建项目,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昌九高速改扩建通远试验段已于8月完工,其他5条高速公路预计12月完工。目前正在建设资溪花山届(赣闽界)至里木、南昌南外环、上饶至万年、东乡至昌傅等11个项目982公里高速公路,为201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打下坚实基础。
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发展,实施了一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2013年建成了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2014年建成了赣韶铁路。2015年6月合肥至福州铁路(江西段)建设完工,赣龙铁路扩能工程(江西段)预计12月完工,赣龙高速铁路赣县站站改施工完成后,将实现既有京九线和赣龙高速铁路道岔和股道的完美对接,为赣州市对外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南北向的昌吉赣客专项目稳步推进,该项目建成后,与已开通运营的东西向沪昆客专交会,我省将构成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形”高铁大通道,进一步密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推动全区发展升级。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是“北煤南运”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构筑一条从北方煤炭基地直达我省的大能力煤运通道,有效保障我省煤炭能源供应,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机场建设稳步推进,以机场建设推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宜春明月山机场2013年6月26日顺利通航,当年年底,共完成旅客吞吐量83110人次,货邮吞吐量19.8吨,飞机起降1026架次,平均客座率达到78.3%,在2013年国内10个新通航机场中排名第一。2015年6月15日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3.9056亿元,扩建后,航站楼由目前的3340平方米扩展至13275平方米,机位由2个扩展至9个,项目将于2016年底竣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00吨、飞机起降12821架次的需求。赣州黄金机场扩建工程也于2015年6月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0.2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条1040米长的局部平行滑行道和1条垂直联络道;新建9个机位的2号站坪;新建2.2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4000平方米综合业务楼、4000平方米职工值勤用房等;新建2座1000立方米航空油罐,1座地面加油站以及消防、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上饶三清山机场计划总投资7.26亿元,占地约2243亩,为4C民用支线机场,建成后将服务于三清山、婺源、龟峰等旅游风景区,上饶三清山机场将辐射赣东的抚州、鹰潭、上饶三市,旅客吞吐量约年30万人。
4.电力投资高位运行,能源投资结构加快转型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相对于我省“少煤、缺气、没有油”的能源资源现状,保障能源供应对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2014年,全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52.12亿元,同比增长53.8%,拉动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完成投资185.86亿元,同比增长79.5%。其中,火力发电完成投资56.50亿元,同比增长7.7%。火力发电仅占全省电力投资的30.4%,火力发电投资的核心地位正在被逐步削弱,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发电正在兴起。2014年,水力发电完成投资61.64亿元,同比增长91.0%;风力发电完成投资34.92亿元,同比增长252.8%;太阳能发电投资完成26.56亿元,同比增长10.3倍。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均利用再生能源,对环境冲击较小,除能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促进节能减排,还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江西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确保江西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与加快经济发展先适应甚至略超前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因此,“十三五”时期集中力量加强交通、信息、给排水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立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体系,是投资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
1.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资源的承载能力、政府的融资能力、通胀水平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不断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应长期、持续、稳定地扩大基建投资,并且每个阶段的规模要适度,给上下游产业以合理的预期,形成稳定的产能,防止相关产品因供给不足而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产能过剩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畅通周边省区联系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运输方式,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交通运输整体服务能力。首先,要加快与周边各省的对接,进一步打通出省通道,加快推进鹰瑞梅铁路、赣井铁路、衡茶吉东延铁路建设,尽快建成贯通江西南北的昌吉赣深客运专线;其次大力发展通勤航空,抓住机遇建设鹰潭、新余、龙南、南丰等小型机场,提高民航机场对重要节点城市、主要旅游景区和部分县级行政单元的覆盖度;加入集装箱联盟,争取将赣州市建设成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建立跨省运输的有效协调机制,降低运输成本,加强省际间物资和人员的交流往来,使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必须考虑使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间形成动态同构关系,在政策规划、技术标准、信息传输、经营规则、管理体制上进行统一协调,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战略,实现五种运输方式之间一体化的全程“无缝”连接;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集成和运输服务的“无缝衔接”,提高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达度、内聚力和依存性。
3.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安全有序、智能统筹的公共信息服务。提升基本资源、交通、生态环境、人口、市政市容、公共安全数字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服务网络化。加强宽带接入能力、共用智能电表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普及率、全程在线办理事项比率等指标的达标,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进而为建设智慧、智能、安全江西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
4.加强供水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重构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缓解城市环境的生态危机。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改造和排险消隐工程,重点治理城市积涝点、给排水线管、老旧地下管网和道路桥梁、险库险渠等隐患、加快改善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迁移,提升区域防汛抗灾能力,不断改善和优化偏远县区、山区农村等区域居民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现有设施的检查、更新、维护和建设,淘汰落后的基础设施,采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基础设施装备。要进一步健全供水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强防洪减灾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提高协统应对和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建设,发挥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
撰稿:程 敏
审核:胡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