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

09.12.2014  00:40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发展升级的支撑。推动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必须把县域经济发展升级作为推进全省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发展壮实力、城乡统筹惠民生、改革开放增活力”的要求,加快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以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关键是立足县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支柱产业,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做大做强工业。发展升级的核心是产业升级,重点是工业产业升级。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明确支柱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配套,加快培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六个环节:抓龙头,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引进强企业、好项目,着力培育壮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补链条,认真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大力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不断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聚集群,加强企业间配套协作,提升各环节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的重点产业集群。强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品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注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积累,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影响力。拓市场,鼓励和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和工业化办法,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强化五个方面:建基地,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围绕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中连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加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工程,扶持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创品牌,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抓示范,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每个县(市)建好一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努力打造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供给区、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区、农产品物流的核心区和生态农业的示范区。促增收,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使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壮大服务业。坚持因地制宜,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标,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三个方面: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统筹推进城乡商贸物流业发展,改造提升批发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服务业态,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完善产销、科技、信息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居民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态,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城市综合体,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打造特色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做大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以促进城乡统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是“实”,城镇是“形”。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必须“实”、“形”结合,在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坚持以城镇化为载体,大力推进镇村联动,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聚集生产要素,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统筹搞好城乡规划。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的理念,科学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县域规划一张图。抓好城乡规划实施和联动发展,引导人口集聚和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不能换一任领导就改一次规划。对确需调整规划的,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切实维护城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大力发展特色城镇。实施县城发展提升工程,按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充分依托各自的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旺镇。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采用乡镇带中心村、中心村联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有效整治宅基地废弃、土地闲置的“空心村”,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产兴镇、以镇促产”,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为依托,加快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大力推进创业集聚、就业集聚、居住集聚,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积极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和企业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提高城镇产业集聚度。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促进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集聚,增强就业和人口吸纳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城镇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连通道路,形成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城镇水电燃气、通讯网络、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包括物流配送、农贸市场、家庭服务中心等便捷生活服务圈,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网、通讯网等基础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公交、供水、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加大城镇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垃圾乱倒、道路乱挖、车辆乱停、摊位乱摆等问题,抓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步伐,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农村违章建房,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大力深化各项改革。加大力度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承接下放到县(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后续监管,确保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高效运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完善行政执法管理,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银企之间联动,建立和拓展投融资平台;加快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扶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发展融资租赁、担保公司等融资性中介机构;积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试点,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问题。

  全面推进扩大开放。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统筹推进开放型经济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提高县域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切实改进招商引资方法,认真分析本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组织精干专业的招商小分队,按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实效性的招商;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坚持“谁签约、谁负责,谁主抓、谁落实”的原则,健全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做到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人才招聘难等问题,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升级、管理升级;加强创业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鼓励本地在外企业家回乡创业。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严格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秩序,主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努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投资创业环境,树立开放、务实、诚信的好形象,打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经济生态。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省直各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共同凝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强大合力。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完善试点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和配套政策,凡是能减的尽量减、能放的坚决放,最大限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松绑给力”。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健全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加大对县乡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依法依规用活用好土地政策,切实实施好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机制,加快清理闲置土地,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巩固对县市及企业的检查评比清理成果,切实减轻县市和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既鼓励支持发展快、条件好的县(市)率先发展,又关心扶持基础薄弱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