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扶持创业创新 激发经济社会动力活力 重庆“五注重”促微型企业发展综述

14.09.2015  13:17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将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纳入了2014年全市25项重点改革专项。全市工商系统认真履行牵头职责,按照“放开、减负、解难、引导”八字方针要求,积极推动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发展微型企业39.98万户,带动和解决就业292.89万人,在推动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创业热情。重庆市工商局结合商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微型企业准入难题,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等,解决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准入审批、经营场所等问题。工作中,该局建立微型企业阳光公示平台和“微企助”手机客户端,方便创业者了解政策和查询办理进度。全市投资创业活力迸发,市场主体总量达180.6万户,增速连续3年排在全国前列,企业总数突破50万户,达53.71万户,其中微型企业占近80%。今年1月~6月,全市新增微型企业4.21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设318户,同比增长19.63%,带动和解决就业21.07万人。

  注重制度创新,完善微型企业扶持体系。在微型企业“1+3+N”的政策体系基础上(即“创业者自己出一点”,加“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加搭建“创业培训、创业孵化、龙头企业对接”三个平台,加“准入门槛管理分类指导、非银行金融融通、建立成长和退出机制”三项跟踪服务),重庆市工商局推动出台了《重庆市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措施,构建了市局、区(县)局、基层工商所三级联动的微企发展工作网络体系,特别是利用基层工商所3000多人的队伍推行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助推微型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创新建立1120个覆盖全市工商所、高校和镇街的创业指导站及聘请创业指导员等实招,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注重财政支持,真金白银助推发展。市级财政每年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10亿元,用于创业补助、设立担保基金、贷款贴息和创业培训及孵化,给予重点扶持类微型企业每户平均3万元的创业补助。同时,重庆对涉企收费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推动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55项、政府性基金项目53项,新办微型企业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暂免征收工会经费和筹备金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自2010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微型企业创业补助资金37.18亿元,累计兑现税收奖励1.54亿元;鼓励27家银行开展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累计发放各类政策性贷款163.05亿元;工商、质监、环保、金融等部门免征微型企业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7000多万元。

  注重关键领域,形成创业创新热潮。重庆市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对象重点倾斜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城乡退役士兵等四类重点人群,在享受创业补助的16.28万户鼓励类微型企业中,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微型企业3.05万户,失业人员创办的微型企业4.23万户,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微型企业6.81万户,成为创业群体主流。今年以来,全市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1月~6月高校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1.06万户,同比增长606.67%,占鼓励类微型企业新增总量的46.37%。

  注重帮扶指导,推动微型企业成长壮大。重庆市采取了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活动,累计18.02万人次受益;大力构建微型企业孵化平台,先后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特色村、创业基地、众创空间252个,入驻的微型企业达1.37万户。重庆市还充分发挥全市43个微型企业协会和近700个微型企业非公党组织作用,为微型企业提供免费咨询、代账、融资、法律援助等服务,组织开展产品营销、会展等活动,促进微型企业抱团发展;实施“大带小”发展战略,支持大中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协作联系,3239户大中型企业带动了2.11万户微型企业发展。重庆市工商局建立成长帮扶工作机制,将发展壮大的微型企业交由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联合帮扶,实现政策无缝衔接。该局还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微型企业成功注册商标1.34万件,其中15件被认定为著名商标。

  重庆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蓬勃发展的微型企业已经成为带动重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以及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减少贫困、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支撑。下一步,该局将更加坚定地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点,持续激发广大市民的创造欲和革新意识,充分发挥微型企业优势,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