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劳模]马跃辉:不仅要苦干 还要会巧干

02.05.2015  00:58


马跃辉在操作车铣复合机床。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马跃辉。


马跃辉荣获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记者陶望平 摄)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1日南昌讯(记者 陶望平)中航工业洪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铣王”马跃辉,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马六”,因为他勤思考,善于攻克难关。今年,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钳焊液压附件厂铣工、高级技师马跃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进京接受表彰。马跃辉是一个怎样的工人?他又是怎么理解劳模精神的?……带着这些问题,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于4月30日对马跃辉进行了专访。

  记者:马跃辉,您好,这次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进京接受表彰,并作为本次全国获奖者的代表之一,走上主席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当时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马跃辉:当时是李克强总理为我颁奖,我非常兴奋。

  记者:从最初从事车工,再到铣工,最后成长为铣工高级技师;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全国五一劳动模范,您用了20余年时间登上了技术之巅,而这是绝大多数技能人员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您能跟我们广大网友分享一下成功的秘籍吗?

  马跃辉:我是1992年当兵退伍后进厂上班的,本身起点不高,不过我对机械加工这一行非常感兴趣。在平常工作中碰到问题,我会向老师傅请教学习。由于在这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我平时也会经常翻翻书籍,给自己充电。我还参加各种技术比武,来检验自己的所学。

  记者:我了解到,同事都亲切的叫您“马六”(马自达6)。

  马跃辉:这是一个同事给我取的外号,他感觉我有那种厚积薄发的超强动力,善于挑战难关。在数控加工工艺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零件的加工需要我们去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者:请您给我们列举一两个攻克技术难关的实例。

  马跃辉:有一种零件如果按老的加工方法,是不可能在对方要求的工期内完成的。我们联合集团工艺技术人员攻关,通过引进车铣复合机床,并进行工艺编程,把我们的加工经验融入到技术人员的程序中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零件质量。以前按照车床、铣床分开加工的方法,需要搭夹具,以及中间的周转,生产同一批零件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经过技术改良后,可以联合一口气做完,只需要两周的时间。

  某型飞机起落架系统悬挂支架由挂钩和一个“Z”型面组成,铆装在前机身与蒙皮相贴合,要求贴合面与蒙皮之间加垫厚度不能超过2mm。由于“Z”型面为复合型面,在水平面与垂直面都为非90度加工,受加工机床条件限制,加工角度难以保证,造成零件不合格率较高。我针对加工角度难以保证这一难点,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钻铣靠模”,保证了加工角度及精度要求,使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57%提高到100%。

  记者: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您一直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马跃辉:在平时工作中,我一直认认真真做事,自己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我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零件,绝对不会去继续生产,一定要把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以后,才会去投入生产。

  记者:据了解,以您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请给我们介绍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情况。

  马跃辉:2013年,我首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年8月,集团公司钳焊液压附件厂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5月,工作室被江西省总工会授予江西省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把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出来分享讨论,共同提高,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一批青年技术骨干。我们还采取导师带徒弟制,年初的时候制定计划,年终进行考核。效果怎么样,就看徒弟最后的考核成绩。

  记者:截至目前,您总共带了几个徒弟?

  马跃辉:我总共带了9个徒弟,有做钳工的,也有做数控的。今年有一个90后的徒弟还考上了集团的数控技师岗位。

  记者:当今时代,您觉得劳模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马跃辉:我觉得现代的劳模不仅要会苦干,还要会巧干,要始终有一种创新意识。不能只要工作,不顾家庭,而是要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记者:那么您是怎么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的呢?

  马跃辉:我妻子在超市上班,她上班的时间有时候会与我有冲突。但只要我不加班,我都会尽可能去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比如我的女儿经常在外面补课,只要我有空,我都会送她去。如果碰到生产任务比较急的时候,我要加班到晚上9点,而我妻子晚上也在上班的话,我岳父岳母会帮我们接送女儿。

  记者:您谈到劳动不仅要苦干,还要会巧干。请跟我们谈一下,在具体的工作中,怎么巧干,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马跃辉:我们是做军工产品的,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有些零件比较复杂,很多时候受设备的局限性,按照常规的装夹方法是不行的,那我们就必须想办法让它能进行可靠的定位。其实,我说的巧干,就是要抓住生产实际当中的关键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记者:对于今后的工作,您有什么打算?

  马跃辉: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依然要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团结周围更多的人,去为我们祖国的航空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