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效应”引领官员亲民风尚

06.01.2014  17:30

2014年第一周,全国网络舆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不仅因为全国人民迎来新年元旦,更因本周与“包子”有关的民生舆情增添了温情,甚至远在南半球的“雪龙”号通过参与国际救援也奉献了浓浓暖意。

开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带来的“包子效应”正逐渐引领各级官员深入基层、亲民爱民,这个风尚成为贯穿本周的舆情态势;吏治舆情持续发酵,公务人员的作风禁令越来越细,不少官员坦言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

习近平排队买包子彰显亲民风范

1月5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包子,文章《包子:朴实无华的美味》被网络媒体热转。许多网友还通过微博晒各地的“包子”。吃包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带来的亲民风密切相关。

2013年12月28日中午,一组“习近平在庆丰排队买包子”的照片陆续通过新浪微博“@四海微传播”等草根网友帐号发布在微博上,随即被网民疯转,迅速上升成为舆论热点。舆论普遍认为,习总书记排队买包子,体现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优良的工作作风,彰显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进工作作风的坚定决心,对各级党员干部也是一种示范和引领。

网友微博感叹总书记亲民零距离。从微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开始,网络舆论即呈现爆发式增长,连续多日在新浪、腾讯热门话题榜单排名第一,相关话题搜索量与参与度超过700万次。与网络媒体的激动与兴奋类似,在事件报道中落后一步的传统媒体更发力于新闻评论,全国近百家报纸第二日头版刊发了评论。“冬日温暖正能量”成为评论主体。

包子效应”凸显,领导人形象传播进入“微时代”。领导人到街头吃一顿平民餐被许多网民看作是“践行群众路线”之举。如何在“微时代”传播大国领导人新形象?“吃包子”可以算是一次崭新的成功尝试,这也引领官员亲民的新风尚。有网民即调侃说,“预测未来数周各地报纸会大面积出现以下新闻:上海市市长小杨生煎排队买生煎;广州市市长排队喝早茶买生滚牛肉粥;西安市市长回民街排队买肉夹馍;甘肃省省长兰州街头排队买兰州拉面;云南省省长昆明街头排队买过桥米线;南京市市长夫子庙排队买鸭血粉丝汤;成都市市长春熙路排队买夫妻肺片......

郑州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引发舆论质疑

在“包子效应”的推动下,民众开始关注于官员的亲民行为,“偶遇”一度成为舆论关键词。2013年12月30日,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卖机前买票时,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偶遇。

网民调侃“偶遇”成为2014年第一个网络热词。与网络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的满屏赞扬不同,郑州市委书记的“偶遇”则遭遇了不少“作秀”的批评。

包子效应”凸显后,将会有更多的官员走到群众中间,这种“偶遇”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网民更期待让偶遇成为常态。只有让偶遇成为常态,才能理顺官民关系,才能真正构建起“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治理模式。偶遇,现在还是新闻;偶遇,以后应成为常态。

新闻联播“卖萌”消减距离感和隔阂感

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中央电视台2014年第一期的《新闻联播》就是这样结尾的。有网友说:“配着这温暖的背景音乐,和这文字,觉得真是温馨”。

河南日报微博评论说,元旦《新闻联播》的结尾,主持人也拿“一生一世”说事儿——这么“高大上”的节目也“卖萌”?很多小伙伴儿都惊呆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高大上”也需要“接地气”——《新闻联播》要为群众喜闻乐见,必须与群众的话语体系对接。

许多网民对新闻联播的小改变感到惊喜,认为此举有助于缩短新闻联播与普通网民的距离感和隔阂感,增强电视节目的亲和力,提升节目社会认同。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