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化解景区涨价冲动要有“规范”接口

07.09.2015  10:47

  中秋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来临前夕,多个4A、5A景区传出涨价的消息,有出游计划的人们大呼扫兴。日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门票价,国家旅游局表示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旅游行业专家表示,不可笼统批评景区价格上涨,呼吁建立起透明、公开的门票形成机制。(9月6日中国新闻网)

  “三年不涨价”又到“解禁周期”。目前虽有景区协会倡议5A、4A景区带头不涨价,但仍有像5A风景区东方明珠电视塔、湖北省利川大水井景区(4A级)等公布了景区门票上涨计划。可见,景区涨价似乎进入一种不可逆状态。为何屡遭诟病的门票涨价到了约束期限还是涨?无疑,景区门票涨价没有对接好“规范”的接口。

  事实上,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屡次引发争论,在于各方职责不顺畅,规范化约束机制不透明所致。从景区经营角度分析,不管提出的理由五花八门,实质上就是“成本+利润”。这种景区资源主体逐利性的涨价,自然引起大众不满。虽然有关方面出台了规范管理办法,如:《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办法》就明确了景区票价定价原则、涨幅、频次等,且要召开听证会、实施公示。可是,就景区门票价格监管来说,还远没有一个规范标准,且监管系统还存在一些脱节现象。比如,因景点运作的特殊性,有关景区品质、建设规模、性价比及长远规划等归旅游等部门管,景区票价又归物价部门审核,而发改委又具有主导性地位,这就导致景区票价跟具体建设、运营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

  因此,改变景区“门票经济”,就要旅游等监管部门为景区长链条科学经营提供制度环境,把景区经营管理接入“规范”接口。一则改变单一经营模式,把旅游延伸到诸如吃、住、娱、购等环节,使景区经营者的经营成本有效转移、分散和消化。二则旅游协会作为景区管理“娘家”,应针对各个景区的经营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帮助景区实现多块经营、多腿走路,从内部摆脱或减轻门票依赖症。三则推行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对景区投资来源、收益负债、游客规模、盈利分成等运营情况进行公开、督促、监管,明确虚报运营成本的具体追责办法,让景区运营管理更透明。

  可以说,现今倡导“2.5天假期”等措施都是旨在推动国内旅游消费,而涉及的景区票价问题却在起反作用。对于这20%上涨门票价格的景区,笔者以为,应加强内部审计,对确实乱涨且经营乏术的景区,有必要实施级别景区逆淘汰和递补机制,使其失掉相应级别。今后,如果“带薪休假制度”有效落实,景区客流将常年平稳,加之景区门票价格稳定,必然使旅游业获得更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