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增速控制指标将于上半年公布
昨天,北京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今年上半年将公布人口年增量指标。这意味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控制人口增速”将出台量化标准。
正在研究人口年增量指标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开放日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150多名媒体记者参与,其中境外记者约占一半。开放日团组会议后,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副市长杨晓超等10位代表留在了会场,集体接受媒体采访。
为破解“大城市病”,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入控制人口增速。昨日,李士祥表示,北京正在研究人口年增量指标,预计“在上半年就可以看到这个数字。”“(人口)问题很复杂,涉及因素很多。但有一点我可以代表政府明确,就是北京一定要控制人口。”
副市长杨晓超表示,北京近几年核心城区都已不再扩张优质医疗教育,像名校和大医院不再扩办,而改以分校分院、协议合作等形式。他说,近期北京正在研究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其中将纳入教育、医疗两方面功能疏解的内容。
将制定不宜发展产业目录
李士祥坦言,北京控制人口的思路主要是调整和疏解非首都城市的功能。不是首都的核心功能,一定要疏解。
“动批一共有批发市场9个,1万多商户,而税收只有1326万元,可见对税收的贡献率很低。”李士祥说,北京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将不宜发展的产业坚决退出。
他介绍,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将会退出高污染、高能耗、聚人多的产业,并按照行业分类,制定北京的功能分区。另外,还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的产业对接,在更大区域内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北京的产业,可以说有些过于齐全了。”李士祥举例,仅城六区就有22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其中东西城占了16个。他认为,这样的业态是服务区域性的,不宜在北京核心区发展,且给人流、交通带来压力。
李士祥表示,对于这些业态的疏解思路,会同时包含政府的服务和企业的选择。“他们也曾为城市作出了贡献,怎么让他们搬到一个更方便的地方,包括交通配套,是需要考虑的。”
提高适应生活的服务能力
在退出相应业态的同时,李士祥还提出,要提高适应生活的服务能力。研究市民对城市服务的需求,解决“买菜难”、“打车难”等问题。此外,还将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定统一的规范,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
■ 焦点
开放日团组会议后,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副市长杨晓超等10位代表留在会场,接受采访。除人口问题外,记者们还就环境治污、反恐安保等多个热点问题提问。
【大气污染】
投7600亿向污染宣战
记者:北京如何应对大气污染?治霾投入是多少?
李士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拳治理污染,向环境污染宣战。北京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了84项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做好4件事,减煤、减排、控车、降尘。另外,今年北京市人代会审议通过了治理大气环境保护条例,意味着将大气治污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环境治理在预算编制中,将被放在突出的位置。目前初步预测大致投入7600多亿。此外,还将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比如设立奖励机制,制定补贴办法,搭建投资平台等。
记者:北京如何应对环境污染,为申办2020年冬奥会创造一个好的氛围?
李士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来到北京,对北京的下一步发展制定了长远的方向,特别是在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为冬奥会的申办创造了条件。另外,北京市民有国家意识,热情好客,2008年奥运会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我们对申办冬奥会充满信心。
【反恐安保】
联合周边7省份构成安防体系
记者:北京将迎来APEC、申办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昆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北京的安保如何部署?
李士祥:北京第一位是安全问题。北京有严密的防范和处理安全的一套完整措施。另外,安保方面还将依靠护城河工程,和周边7个省份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我对北京的安保完全有信心,北京安全是有保障的,没有问题。
【单独二孩】
正在规划增加学前教育学位
记者:应对“单独二孩”,北京将在教育、医疗方面如何做准备?
杨晓超:单独二孩政策意义深远。对北京而言,首先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和保障,认真受理、提供好相关的服务。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对生育年龄妇女、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医院床位也会针对增加的孕产妇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目前总体来说,北京医疗机构的床位数量上是够了,但存在一个优质资源是否均衡的问题。如果都想到三甲医院去生产的话,可能资源就相对紧张了。
接下来,还将面临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的压力,北京目前也都在积极做准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结束,我们正在规划第二个行动计划,将增加学前教育的学位。
【交通治堵】
控车缓堵 摇号指标降至15万
记者:北京今年在治理拥堵方面有何新思路?
李士祥:北京主要采取综合措施,希望经过一段时间,或者说经过较长的时间能使拥堵得到缓解,至少是每年要有变化。
第一是控制车辆增长。车多必然带来道路的不畅。原来每年通过摇号增加的机动车24万,现在控制在15万。第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去年地铁长度达到了465公里,“十二五”末将达到660公里。随着地铁路网加密,更多的人会不开车,缓解交通路面拥堵。第三是经济手段,也就是制定合理的价格,实施必要的价格改革。第四是大力整顿交通秩序。现在交通拥堵有车多的问题,也有不遵守秩序、交通规则,会加大执法力度。另外,我们也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兄弟省市经验,综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