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的N个细节:主考官为处级干部

03.03.2015  13:18
原标题:北京市公务员面试的N个细节:主考官为处级干部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即将于本周启动,持续至3月11日。这也意味着,北京2015年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最为“激烈”的考试竞争环节即将落幕。和笔试相比,由于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数量相对较少,且面试过程并不公开,因而显得格外“神秘”。同时,面试被认为主观性强于笔试,其过程是否严谨、是否存在舞弊空间也为社会关注。近日,新京报记者通过采访部门、考官、考生和培训机构等,试图还原北京市公考面试中那些细节。

制度

公务员面试有何形式?

从谈心会到结构化面试

中国正式确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可追溯至1994年。是年,原人事部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

据上世纪90年代参与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回忆,当年笔试结束后,各部委就为通过者组织了面试,七八个考官坐在一个房间里发问。不过,考官问的问题比较像“谈心会”,相当于现在面试的“简易版”,而且都是各单位自主命题。

农业部一名退休公务员刘辉(化名)记得,当年接受面试时,考官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农业部?”他回答“我了解农村,我在郊区工作过很多年。”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包括“你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以前做过什么工作”等。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法都指出,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

目前,公务员面试已广泛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据公考辅导专家张艳珍介绍,近年“国考”中,有些部门还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面试,但“京考”已经均采用结构化面试。“所谓结构化,就是指内容、形式、流程、评判四个环节的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

考生

哪些考生能进入面试?

据笔试排名确定

按市人力社保局要求,在《招考简章》中,需公布各岗位面试人选比例。然后,按照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名单。面试名单还需在市人社局网站统一公布。

2010年报考海淀区某街道办科员岗位的吴京昨日介绍,当年他参加面试是按招录人数和面试人数1:5的比例确定的。他报考的岗位招录1人,共有5名同学参加面试。

另一名考生李昕则是在2013年报考了朝阳区检察院综合岗位,该岗位招聘了2名公务员。在公布的笔试成绩中,她的排名进入前6名,最终按照招录人数和面试人数1:3的比例进入面试。

市人社局介绍,如个别职位参加面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低于3:1,则对报考人员面试具体成绩还有更具体要求。考生需达到同一套试题面试人员的“平均分”招录机关在面试公告中确定的合格分数线,方可进入体检和考查环节。

此外,参加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还须资格复审,包括审查考生户籍、身份、学历、报考职位资格条件要求的相关等级、资质证书和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