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族村实现“新农合”全覆盖

27.12.2013  15:33

        本报讯(记者 陈凯一)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第七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悉,本市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1年,全市民族村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据了解,本市五年投入82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清真食品行业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形成50余家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老字号和品牌企业。

        同时,在教育方面,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实行招生政策倾斜,实施少数民族助学工程,使少数民族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1年,超过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水平。全市民族村和民族工作重点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全市所有民族村都已经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