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长许诺:打破“玻璃门”吸引投资

18.01.2014  11:36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杜燕 尹力) 北京市长王安顺17日就投资体制和营造发展环境问题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进行座谈。他表示,北京目前仍是发展中特大城市,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将打破行业壁垒大力吸引企业投资。

  王安顺指出,北京近年发展较快,需要钱的地方很多,同时也要考虑“有了钱怎么用好”。

  他指出,以污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为例,三年内两项投资预计为848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底,北京还要开通200公里地铁,再加上棚户区改造,这两项也要投入将近7000亿元人民币。

  王安顺还提到,北京要进行首都第二机场配套建设,包括轨道交通、临空经济区建设等,“资金投入恐怕要超过机场的几倍”。

  他指出,这些资金需求光靠政府很难满足需求,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向市场要资金。

  王安顺在会上表示,除治理大气污染外,北京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都欢迎社会资金进入,“这对在座各位是信息,也是商机。

  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是北京面临的一个问题。王安顺强调,北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

  近年,北京不断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但王安顺认为,打通民间资本的进入渠道喊了若干年,“玻璃门”、“弹簧门”仍存在,必须深化改革。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他表示,北京要打破行业壁垒,大力吸引企业投资。

  早在2005年,北京就通过了《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2013年,北京试点将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镇域供热等6个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

  王安顺表示,今年,放开领域将从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到教育、医疗等领域,同时还将完善投资运营和回报的补偿机制。

  “单赢的事情是不可持续的”,王安顺说,北京将依据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让企业进得来的同时、还能有利可图,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