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长:北京目前不宜居 人口依然是大难题
王安顺参加西城代表团审议 解答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昨天,市人大代表、市长王安顺到西城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如何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做好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王安顺提出“要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帮”。他说,追求发展质量“要有惜墨如金的智慧”,统筹好环境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高精尖经济发展、人口控制等各方面工作,切实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王安顺还提出要加大“城市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不要让疏解出去的群众,包括棚户区改造搬迁的群众感到“被边缘化”。
人口问题依然是大难题
王安顺表示,北京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入了新常态,要按照总书记赋予北京新的定位作为奋斗目标,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王安顺说,尽管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控制人口,但人口问题依然是北京市政府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北京目前的确不能称之为宜居,大家能有深切的感受。”
王安顺强调,“首都不能建成十全首都,目前北京的问题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了。”根据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13年,全市71.8%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城六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建了那么多的地铁,开通那么多的公交线路,但交通依然拥堵。将近72%的就业岗位在城六区,而许多人却居住在郊区。所以就形成了像潮汐一样的人流和车流。”“这一点在西城体现得更为明显,西城区人口密度全市最大,再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降低人口密度,我们维持城市正常运转都很困难。”
疏解功能要敢啃硬骨头
去年,西城区按照转移、撤并、调整、升级的工作思路,撤出和规范市场21家,动批减少摊位数1300多个,王安顺对西城区的努力表示了肯定。他强调,要下大力气疏解批发市场,官园批发市场和动物园批发市场2013年的缴税额分别为268万元和1327万元,但用于管理这两个大市场的支出,要大于其缴税额的20倍。王安顺要求西城区要在照顾到业主的利益、合情合理合法疏解的前提下,必须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市批发市场的疏解具有示范性。”
王安顺说,西城区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西城,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更加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他特别强调,对于背街小巷、平房院和一些“下不去脚的地方”,尤其要加强治理,提升环境。
“西城区是寸土寸金,必须发展耗能少、污染少的创新型企业,当‘白菜心’,绝不要当‘白菜帮’。”王安顺说,要坚持金融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文化创意、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质量。但发展不等于只追求规模,要有惜墨如金的智慧,通过资源置换、腾笼换鸟的方式,进一步盘活存量,推动产业更精更强,真正走高端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批发市场和比较低端的产业,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没有必要留在西城。”相关产业的负责人要站在北京的大局上,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去做这些攻坚克难的工作。
棚户区改造做民心工程
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棚户区改造。王安顺说,由于历史原因,西城区还有不少棚户区,目前已经梳理出来的棚户区项目涉及居民5万多户。去年西城区以百万庄北里为示范,推进33个棚户区的改造项目,6605户居民从中受益,成绩来之不易。“我了解过住在那里面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所有电路气路水路都没有,难以落脚,与旁边的高楼大厦反差特别巨大。”
“棚户区的改造是北京的重点工程,里面存在着拆迁成本、做好拆迁群众的工作、安置接收地的选择等很多问题。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要算好账、做好平衡,市区两级共同努力,多方寻求资金来源渠道。”王安顺说,可以引进民间资本、鼓励支持区内的国有企业参与改造等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通州、大兴、顺义、昌平等区县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投入。要解决教育、养老,优质的医疗资源也要往这些地方摆,环境建设、房子的品质要比城区更加好。
“过去的工作中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不够。人民群众需要的保障性住房,或者搬迁的对接安置住房,两次被‘边缘化’了。”王安顺说,第一次是搬迁时从中心城区被“边缘”出去。而到了一个新城,仍然进入不了新城的城中心,被安置到某一个镇,出现了第二次“被边缘”。
王安顺强调,要把棚户区改造做成民心工程,在对接安置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定向安置房的建设,探索通过收购商品房、保障房等方式来筹集房源,全市要加强安置房的用地统筹,保证供应。同时通过宣传,把棚户改造政策讲清楚讲透彻,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晨报记者 王萍/文 王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