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三季度经济到底是好是坏

22.10.2014  12:23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今年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下落到7.3%,是金融危机之后最低水平。经济“换挡”继续发出强烈信号。

  我国经济增速进入7%-8%区间已经有接近3年。2012年初以来,我国GDP同比增长速度一直没有超过8%。这与2008年此前持续6年、增速10%上下的高速构成鲜明对比。二者的分野,是2008年金融危机,而真正起到实质压低作用的,是目前实行的经济改革。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反思自己的经济治理,同时也都采取了超常规手段来应对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危机。尽管危机高峰已经过去接近6年,但这一过程仍在持续。比如欧元区的货币政策至今仍然带有明显的危机救援特征,突破了多重禁制。各国面临几乎相同的政策困境:财政弹药早在危机救援初期就已经打完,目前普遍透支;货币弹药充分供应但后果不堪设想,结构改革困难至极但又不得不做。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背景,也大抵如此。

  不管是平常时还是在危机内,我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大项目上马、基础设施大工程开工、房地产大规模兴建,种种手段,全部围绕投资进行,效果也立竿见影。往往发改委上个月开始放松项目批复口径,下个月经济景气就能够有所回升。相反,政府搞消费就手段虚弱得很。家电下乡、绿色补贴、购车补贴,乃至改善弱势群体收入状况的社会福利政策,统统没有投资刺激效果好,不能短平快地保障政府当年经济工作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