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名将黄琪翔马回岭之战
□桂孝树
黄琪翔字御行,1898年9月2日生于广东梅县人,北伐、抗日名将,曾是国民党陆军上将,更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黄琪翔北伐站争期间随第四军十二师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上蔡、临颖等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称为北伐名将;在抗日战争中参与指挥过淞沪会战、枣宜会战、滇西缅北会战,抗战胜利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黄琪翔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冀求祖国统一、富强、文明,与九江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马回岭之战大败北洋军阀孙传芳,于是从团长晋升为第十二师师长,并和叶挺一起并肩战斗,亲密合作,立下赫赫站功,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嬴得了“铁军”的称号,谱写了国共合作的辉煌篇章。
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亲率第一军(代军长王柏龄)、第六军(军长程潜)各部从湘、鄂边境进入江西,复调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统率由武昌开赴修水、武宁、德安间增援。由于蒋介石指挥失当,北伐军从南昌至九江沿南浔铁路作战,将主力暴露在敌人监视下,盲目进攻。南昌一役,第一军、第六军被孙军击溃,蒋介石仅以身免,第十二师奉命入赣援助。
德安一役第七军亦被击败,溃退武宁。在此危急之际,急调第四军星夜驰援,时第四军已攻下武昌城,抽调第十二师由张发奎指挥急赴江西前线。孙传芳击败蒋介石后趾高气扬,通电宣传胜利,讥讽北伐军妄自尊大,终必灭亡。
张发奎率部到达武宁后得知孙军主力谢鸿勋部分驻德安、马回岭,设防据守(德安与马回岭相距仅20余公里),乃以黄琪翔三十六团为左翼攻马回岭以南。黄琪翔抵达九江后沉着、冷静指挥作战,他胆大心细,详尽研究敌情,仔细查看地图,采用声东击西出敌不意战术,佯向德安进攻,到达聂桥,随即挥军转向马回岭。德安之敌见北伐军向德安进攻,急调马回岭敌军向北伐军后方进击。不料北伐军从聂桥转向马回岭,北伐军行动迅速、勇敢,到达马回岭时,敌军没有料到北伐军骤至,措手不及,遂为北伐军冲击溃乱。
谢鸿勋师部设在马回岭市街内,黄琪翔率部直捣师部。谢鸿勋足部负伤,由马弁背负奔逃,旋马弁被击毙,谢爬匿草丛中,卒亦被击毙,全师尽歼。尔后又协同第七军夹击德安城之敌。中途遇敌据高地抵抗,黄以一部由乌石铺渡河,攻击敌右侧背。守敌害怕被包围,纷纷溃退。黄当即率部一举攻占德安车站,德安之敌也被黄部解决。此时马回岭战况激烈,黄率部星夜兼程北进,增援第三十五团进攻马回岭车站附近的孤山。他以主力攻击西南端,以第二营抄袭北端,血战至晨,占领孤山主峰阵地。敌全线开始动摇,黄率部乘势沿着山脊猛冲,配合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五团将敌围歼,敌大部分被缴械,旋即攻占马回岭。同时在德安、南昌间各军猛烈进击,歼击孙传芳在江西的四个师,俘获师长2人,击毙师长1人。至此孙传芳在江西主力全部被解决,只有少数残余败兵,溃逃南京、杭州,从此一蹶不振。
抗战时黄琪翔拥护国共合作,与中共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保卫武汉积极开展工作。七七抗战一周年,与夫人郭秀仪积极参加献金运动,带头捐款。1939年,他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进驻湖北襄樊。时日军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因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请假,黄又兼该集团军总司令。在部队受挫后,书写“还我河山”条幅,以示抗战的决心。黄琪翔常说:自己是一个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绝无保留地贡献一切,是天经地义的。其夫人郭秀仪以战场为家,随同工作,不避危险,组织战地服务团,进行救护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黄琪翔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秘书长、副主席等要职。1970年12月1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