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北大清华互黑真的是求才若渴?

29.06.2015  12:30

  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而前两天,在广东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高三14班学生叶彤,北京大学的两名招生老师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就发生了拉扯。(凤凰网6月28日)

  每年高考结束,北大和清华这两所中国顶级高校都会展开类似的抢人大战。从派专车接送考生,到因为争抢高分学生发生拉扯,再到微博互黑,北大和清华的招生老师真的蛮拼的。

  同样的故事一再上演,抢人大战表面上看是求才若渴,其实不过是两所大学之间的面子之战。对于北大和清华而言,如此不顾及身份,不择手段,说到底无非是维系两所大学国内最好之名,虽然抢到手的未必就一定是日后的人才。

  多年来,北大清华被视为国内顶尖学府。既然是顶尖学府就要有顶尖人才。北大清华一直以来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每年有多少状元被囊入其中,有多少省份的前多少名被招录。而对于考生及考生家长来说,也将考清华上北大视为成功的标志,无形中使得清华北大不得不变成公众心中的高分考生集中营。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因素,北大清华根本不用开展什么招生大战,也不用为了争夺高分考生不遗余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大清华的招生大战实际上是为名所累。对于北大、清华而言,如果不能招到最优秀的考生,毫无疑问是脸上无光的。而且现实语境下,我们虽然无法说这些高考的佼佼者就是人才,但他们的确表现出了超出一般人的素质。而且最近几年,随着港校、澳校的介入,北大清华也不再是高考高分考生的唯一选项。很多大学在争取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上也是全力以赴,给出了高额奖学金、保研等优厚条件,无形中对北大清华也构成了一定的竞争。

  砸钱抢新生现象对于高考高分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但对于整个教育环境来说,北大清华的举动很容易固化应试教育的弊病,使高考变得更加功利。这也与我们现在淡化状元情结的大方向相悖。而北大、清华在招生手段上所表现出来的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无形中又拉低了两所国内顶尖大学的形象。客观而言,北大清华即使不抢高分考生,那些高分考生同样会选择清华北大。清华北大的招生大战实际上是面子之战,只不过他们嘴上都说我们是兄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