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北大研究生该比的不是宿舍而是学问

18.09.2015  11:48

  近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再引争议。有学生发帖称学堂宿舍面积大、带阳台、配电视,比普通研究生宿舍“豪华”,并晒出对比图以表达不满。(法制晚报9月17日)

  学生宿舍条件存在差异的现象,在不少大学都存在。比如不少大学就是根据住宿费的高低来安排宿舍。这种制度设计表面上是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但也确实无形之中制造了一种不平等,造成了学生群体之间的对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很显然这是不该出现的一种现象。

  但是对于燕京学堂宿舍,我们似乎更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那就是燕京学堂的国际化背景。作为北大的教改项目,燕京学堂主要面向海外学子,对待这些国际友人,给予适当的照顾,这当然也是我们的传统和习惯做法。国内不少大学的留学生宿舍住宿条件都要比国内学生优越一些。从这个角度看,燕京学堂的研究生住宿条件好一些似乎算不上什么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四人床与单人床,逼仄的空间与宽敞的空间,同为北大的研究生,可享受的住宿条件却差异如此之大,难怪北大本校的研究生会如此不淡定了。客观而言,北大本校研究生的质疑,其实不说燕京学堂的宿舍有多豪华,而是对自己住宿条件的吐槽,同时也是对自身权利的一种争取。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燕京学堂的宿舍条件好,而是差别太大,所以才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议。

  换一个角度来说,北大本校研究生的质疑也不无道理。燕京学堂有国际化之名,可却毕竟还是北大的一个学院。国内学生也好,留学生也好,如今这种差别化对待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有些过时。更何况以北大的名气,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学生的问题。北大为办好燕京学堂,改善学生宿舍条件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这些只是办好燕京学堂的硬件条件。如果学术研究搞不上去,学生素质不过硬,这些硬件条件很可能就会变成燕京学堂的软肋。

  囿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所大学都做到住宿条件一视同仁。但总体而言,不能群体之间差别太大。尽管都是北大的孩子,燕京学堂似乎更像被家长宠爱的那个孩子。被宠爱的孩子好吃好穿好住,可能否成才,恐怕还得看长大以后如何?对于北大本校研究生而言,比宿舍是比不过了,那只能比谁更有研究生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