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钢琴进医院”的价值分歧

03.07.2014  18:34

  原标题:“钢琴进医院”的价值分歧

  以后进医院,可以一边看病一边听钢琴了。7月1日,北京朝阳医院表示,院方正在招募“钢琴志愿者”。医院计划在门诊大厅常设一台钢琴,由志愿者为患者演奏曲目。据悉,这台钢琴有望今年10月前“上岗”。此举在北京大医院中属首次。

  琴还没进医院,琴声还未飘起,围绕“钢琴进医院”的争议已经起来了。院方认为,这是做好事,能给予患者一些心灵抚慰;而一些网友认为,这是“不解风情”,根本不知道患者想什么、要什么。争议声声,启示多多。

  “钢琴进医院”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近期,北京市相关领导赴台湾等地区一些医院进行调研参观,发现台湾的医院很善于通过营造温馨、幽静的氛围,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客观地讲,朝阳医院这么做,应该有着为患者考虑的目的。可以设想一下:繁忙大厅,志愿者手指拂动,钢琴声缓缓飘起,这不就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个经典场景吗?诚然,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看病贵”,但就对患者来说,毕竟是好事,毕竟体现了医院的努力。

  一些网友的意见,也并非没有道理。任何一个复杂的现象,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社会需求上,同样有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之别。当前医疗领域,最大的问题还是“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最想改变的也是“看病难、看病贵”。在这一问题不能解决之前,医院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只是枝叶。而且网友特别担心,医院会以次要矛盾代替主要矛盾,以枝叶努力代表主干付出。

  讲两者都有道理,并不是想“捣糨糊”,而是想强调在当前医疗问题上,医院和公众存在着价值分歧。如是大家各画一个圆的话,在医院这个圆里,布满的是希望收入更高一点,患者更理解一点,环境更宽容一点;而在公众那个圈里,却是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不能再有红包和大药方。对这些概念的细节解释,在现实中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仔细观照,不难发现,这两个圆其实有着“各说各话”的味道,价值重合的部分并不是很多。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在医院和公众的两个圆中,应该有着价值重合的一面。从医院角度讲,应该正视公众的希望,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从公众角度讲,也应该放弃成见,理性看待医院的努力。拿“钢琴进医院”来说,诚然不是患者最需要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但公众必须看到并且承认医院的努力,通过对努力的肯定来推动医院进一步改善服务;而医院也应该穷尽一切努力,能够解决和改善的迅速解决和改善,一时不能到位的也要创造条件,要让公众看到解决和改善的希望。

  “钢琴进医院”里存在着太多的价值分歧,以至于明明是一个创新创优举措,结果引起了很大争议。努力消减分歧,寻找更多价值重合面,由此形成的合力,才是改善医疗环境的正能量。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