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空间惠民生 提速打造“旅游强区” ——南昌市湾里区第三轮旧城改造调查

23.06.2014  09:31
近年来,南昌市湾里区紧紧抓住省城“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大手笔推进旧城改造,全面提升景区品质,使一个曾经不起眼的“边远弱区”,一跃成为备受关注的品质城区。今年4月,围绕“加快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发展定位,湾里区又启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三轮旧城改造。

        在第三轮旧城改造中,湾里区坚持“亲民为民、不与民争利、阳光操作”的原则,50多天时间完成73万余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基本消除湾里区“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再一次刷新旧城改造的“湾里速度”。同时依托此轮旧城改造,湾里区积极运用“全域景区”理念,进一步推进“城区大公园,农村大景区”建设,进一步拓宽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形成区域发展和旅游产业升级的多赢局面。

        消除“城中村”和棚户区 扫清旅游“死角”

        初夏时节,穿行在湾里城里乡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恍若置身山水画卷之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南昌市唯一拥有两块国字号招牌的城区,湾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2011年开始,湾里区先后启动实施了招贤中路、天宁路以北两轮旧城改造项目,涉及土地面积约2600亩,拆迁房屋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经过两轮改造,走进湾里,一个新的城区映入眼帘:道路变宽了,环境变整洁了,城市形象变好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2013年湾里区累计接待游客300.2万人次,同比增长51.1%,仅今年1-3月,湾里区就接待游客86.84万人次,同比增长57.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076.96万元,同比增长58.17%。

        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湾里区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始暴露。

        每当旅游旺季到来时,湾里境内各景区接待旅游人次出现“井喷”,由于景区停车场承载量有限,游客车流量的激增,导致景区一度出现车辆堵塞、乱停乱放的情况。

        此外,湾里中心城区还残留着一些“城中村”和棚户区,这些地区建筑密度高,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火灾隐患多,与城区整体形象反差较大。

        “城中村”的杂乱、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湾里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湾里区领导意识到,彻底改善城区面貌,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势在必行。实行新一轮旧城改造是发挥优势,打造全新旅游区的重要抓手。

        今年4月1日,湾里区启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三轮旧城改造。本轮旧城改造涉及征收面积73万余平方米,被征收房屋3095户,是湾里区三轮旧城改造中规模最大、户数最多的一次。本轮重点是对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城中村”进行整体征收改造,征收对象包括农房、城镇房屋及改制企业职工房等,范围包括昌湾大道周边、洪崖路周边、南宝村、蔬菜村、佘牟村五个片区。

        此次改造在道路提升上,重点改造红湾大道、兴湾大道、天宁路、幸福路、翠岩路等进区主干道和城区道路,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景”的城市景观路。在景区将改造省店公路森林公园大门至太平心街段,使省店公路沿线四季有花、四季有景,成为梅岭旅游景观大道。同时,改善水环境,完成骡马岭水系、长春湖水系二期综合整治工程。

        截至5月26日,湾里区第三轮旧城改造的房屋征收工作已全面完成,基本消除了湾里区“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历时50多天时间,完成73万余平方米征收任务,日均征收房屋50余户,刷新了旧城改造的“湾里速度”。

        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说,湾里区推进第三轮旧城改造,是建设旅游强区的需要。实施这些片区的旧城改造,就是要按照“城区大公园,农村大景区”的标准来建设,更好展示旅游城市形象,拓展旅游设施建设空间。

        阳光操作、让利于民 群众得实惠

        湾里区幸福街办居民周珑一家三口原本居住在一间60平方米的企业职工房内,不仅破败拥挤不堪,卫生也特别脏乱。

        在湾里区的第三轮旧城改造工作中,周珑居住的房子被列入征收改造范围中。在宣讲组到来之前,他已经详细了解了征迁的相关情况。宣讲组第一次上门向周珑仔细介绍征迁政策和补偿办法时,他二话没说马上签约。“政府搞旧城改造,是为我们老百姓做的大好事。我这个危房也可以分到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周珑说。

        “如果只是以情动人,没有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是没办法让被征收户主动签约的。”湾里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世华说。

        湾里区第三轮旧城改造分别制定了“货币补偿、产权调换、临时安置补助、搬迁补偿、停产停业补偿、附属物补偿、提前搬迁补助”等安置和奖励政策,对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实行“征一还一”的方式,对被征收户就近靠档进行安置。同时,为了鼓励被征收人提前签约并搬迁,对提前签约并完成搬迁交房的被征收人给予最高12000元的提前搬迁奖;对整栋提前签约并完成搬迁的被征收人,还给予每户3000元的整栋提前搬迁奖。

        有了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还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机制。

        在第三轮旧城改造房屋征收工作中,湾里区启动了三级调度机制,将73万余平方米的旧城改造区域划分为20个片区,副县以上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挂片督导,全区各单位全部投身到宣讲工作中。

        湾里区还出台了“五包责任制”,宣讲组不仅要包宣讲,还要包签约、包搬迁、包回迁、包维稳。

        在做好宣讲的同时,湾里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特别是针对丈量登记、资金奖励、户型申报等群众最关心、最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的事项及环节,要求全部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要求凡是“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带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家房屋的签约、搬迁。

        优惠政策安民心,宣讲干部解民忧,促使湾里区第三轮旧城改造再提速。在房屋征收工作开始后的第三天,就有宣讲单位完成100%交房的任务。

        “房屋征收是‘天下第一难事’,但同时也是最大的民生。湾里区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到老百姓心里,亲民为民、不与民争利、阳光操作,第三轮旧城改造得以顺利推进。”湾里区区长杨晓辉说。

        拓空间打造“全域景区”建设旅游强区

        旧城改造,拆迁后的空地用来做什么?新房又建在哪里?这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旧城改造怎么改?关键在于人的安置与空间的再开发。湾里区在第三轮旧城区改造工作中,认清自身优势,结合发展实际,使得房屋动迁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既考虑到发展旅游产业的需求,又让城乡群众成为旧城改造的最大受益者。

        在湾里区第三轮旧城改造房屋征迁工作开展的同时,湾里区早已完成了安置小区项目建设用地选址及规划方案编制。群众安置点以就地就近安置为原则,实行连片开发,集中安置;在规划方案中则突出村落(社区)文化建设,留出足够公共场所用于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在各村还建房中预留部分沿街店铺,培育各村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

        在本轮旧城改造房屋征收范围内,有一座老火车站遗址,它见证了湾里区的建立和发展变迁历史。针对区里没有博物馆的的实际,湾里区决定对这一遗址予以保留,将其规划改建成为湾里区历史博物馆,形成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结合旧城改造工作,湾里区对城区和景区范围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针对群山连绵但水面较少的情况,湾里区利用城区几百亩低洼地段,集中打造建设岭秀湖市民休闲公园。作为一座集旅游度假、避暑休闲等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公园已成为湾里百姓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为了解决景区交通拥堵问题,湾里区计划将目前的湾里区委大楼拆除,建设大型的游客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60亩,将按照一级城市旅游服务中心标准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大楼、公交换乘中心、休闲广场,及一个1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和一个1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梅岭旅游的集散中心,游客将在此统一换乘旅游接驳车前往各景点。

        经过此轮旧城改造,作为南昌市天然“生态氧吧”、“都市绿肺”的湾里区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湾里区景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刘雪峰说,湾里城区是湾里旅游集散地,是整个湾里景区的门面。通过旧城改造,焕然一新的城区面貌将为湾里的旅游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借助旧城改造拓展的空间和平台,湾里区乘势而进,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提出“加快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目标,力争两到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跻身全省旅游强区。

        针对大部分国土面积位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情况,湾里区运用“全域景区”理念,提出将全区作为“景区”来规划建设,依靠优良的生态资源,通过“城在景区、景在城区”的产城互促融合,走绿色发展、大旅游发展之路。

        对照发展目标,湾里区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强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互促,继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中医养生融合,拓展旅游产业;打好生态这张“王牌”,发展生态总部经济。

        “改旧城,建新城,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立足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全面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湾里正在加快成为我省的一张旅游名片、一个旅游名区。”王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