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共育和谐花——浔阳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16.11.2016  15:33

  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浔阳区是九江市的城市核心区,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4000人,以回族为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000人,以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为主。该区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用正确的民族方法理念指导试点工作,坚持“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更好地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目前,该区形成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的“四化模式”, 初步建立起了运转有效、保障有力、覆盖全区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创造了有利于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全区城市民族工作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区的试点工作先后被《人民政协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江西网》《九江日报》《浔阳晚报》等多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上饶市、景德镇市、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等兄弟县市先后到我区交流考察。

  一、三级联动,推进民族工作管理规范化

  接受省级试点任务以来,区委、区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对试点工作有布置有安排,并解决试点工作中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同时,从今年起,区财政配套了3万元城市民族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全区建立了区、街道(含部门)、社区三级组织,层层推进民族工作。区级层面,区委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牵头,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政府分管副区长等4名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20余单位共同参与,领导和协调试点工作的推进。全区制定了详细的试点工作方案,从五大方面加强体系建设,确保试点工作成功。区行政服务中心对外增挂新市民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外来各族群众的服务。街道(含部门)层面,试点街道建立民族工作办事机构。设立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的政府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全区各民族流动人口的各项事务。重要部门特别是窗口单位,如执法局、大中路步行街管理办公室等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职责。社区层面,试点社区成立了民族工作协调小组。三级组织均明确了试点工作联络员,有效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规范稳定的工作格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工作调度会4次,并组织相关人员赴南昌学习交流。

  二、摸清底数,实现民族工作网络一体化

  “网格管理”。依托“全域组织、全员管理、全面服务、技术信息化、单元网格化”的“三全两化”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模式以及“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平台”,整合社会管理、城市管理、人口计生等部门数据信息资源,把全区分为2136个网格,加强服务管理。“四清梳理”。按照“来源地清、暂住地清、从事职业清、就业需求清”的要求,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社区设立了信息员,以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和信息员队伍为主体,深入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对辖区内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梳理、采集登记,掌握其民族构成、文化素质、生活居住、就业状况等信息,动态更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库。对接服务。积极健全民宗、公安、教育、卫计、工商、就业、城管、执法等工作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联欢会等,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为方便少数民族特色农产品销售,我区还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了区民宗局、执法局、市伊协沟通联络机制,对进入我区市场的少数民族农产品实行提前掌握动态、分析市场行情、合理设置摊点等措施,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广泛宣传,营造民族和谐氛围常态化

  创新载体,建立健全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机制。“两周一月”,即确定每年的6月第一周为民族政策宣传周、9月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11月第一周为民族法制宣传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集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及民族常识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如节日文艺汇演、民族风俗图片展、各社区还经常组织民族联谊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文娱比赛及外出参观学习共同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吸引在我区生产生活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组织邀请清真拉面馆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参观科普馆。这些活动深受各族群众的好评,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创建六进”,以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为重点,逐步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街道、社区、宗教场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六进”活动。我区结合实际,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目前,已发放《民族政策宣传手册》、《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民族工作学习资料》等书籍资料1000余份,开展学习宣讲30余次。2014年我区甘棠街道六角石社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今年,开展试点工作的湓浦街道九龙社区按照上级要求,以模范为标准,积极努力,正争取申报先进集体。

  四、构建体系,提升民族工作服务精细化

  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设立“新市民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平台”。“新市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区政府民宗局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综合协调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各种需求。在试点街道湓浦街道成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试点社区九龙社区和六角石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室。整合资源。规范服务流程,制作手册,区民宗局开设少数民族服务热线,制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联心卡。在各个中心(站、点)提供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卫计服务、社会保障、证照办理、临时摊点设置、援助等方面服务,已解决求助事项数十起。发挥代表人士作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典型示范作用。如新疆和田维族青年塔森、维族青年艾尼瓦尔,青海化隆的撒拉族青年马木汗麦,本土少数民族企业家梁启标、法自华等,他们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也在社会管理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创建民族学校。在九龙社区率先成立全市首个社区民族学校,探索“教育、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社区民族工作模式。发挥了干部学习政策、交流工作,部门与服务对象互动、问题协调沟通等多功能阵地作用。设立了少数民族矛盾调解室。在信访局矛盾调处中心,设立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矛盾调处室,政法、公安、执法局、街道、民政、司法、民宗等部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快速反应、快速调处、维护民族和谐、社会稳定。(浔阳区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