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圆棚户区居民一个安居梦 江西南昌棚户区改造纪实

06.01.2014  23:04

人民网南昌1月6日电 (肖成)新世纪以来,南昌的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一江两岸的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红谷滩新区高楼林立,金融商贸日益繁盛,被誉为“南昌的外滩”,但是,在城市的另一端,大面积的棚户区、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遗落在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有的已经成为社会的隐患,群众的隐痛,政府的隐忧。

棚户区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造棚户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广大棚户区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今年7月以来,江西南昌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短短几个月,南昌实施了青山南路、郭家庄、万寿宫、十字街、青山湖西岸等棚改项目,拆除500多万平方米的破旧危房,呈现出“政府为人民、搬迁起高潮、百姓别棚户、旧城换新颜”的生动局面。

省委书记亲自督促棚户区改造

去年12月5日,位于红谷滩新区高达303米的双子塔地标顺利实现结构封顶,这标志着南昌“”入摩天楼300米时代。

二十多年间,南昌的城市地标在不断刷新,然而大多数棚户区的面貌却依然如故。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南昌老城区笑称为“放大的县城”。

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在南昌棚户区改造启动之前,去过万寿宫、十字街等片区的人,都会被那里落后的居住条件所震撼:多数居民一家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内,夏天漏雨,冬天进风,解手排队,白天点灯,是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写照。住在西湖区万寿宫箩巷9号的夏小妹说,“每次只要听到消防车的声音,就会打开窗户,看看是不是自己住的街巷哪里着火了。

告别棚户区,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是棚户区居民几代人的梦想。

去年7月13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冒着酷暑深入南昌市棚户区调研,看到破败的房屋、简陋的居住条件和极大的安全隐患,他心情很沉重,真诚地对居民们说:“让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改造居住环境。

9天之后,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卫提出南昌要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今后5年再改造1000万户各类棚户区,这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发展工程。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力度,用真情下决心花气力解决好这个问题。

10月22日,强卫再次深入南昌市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并表示,要亲自视察棚户区改造的每个关键环节,直到棚户区居民们喜迁新居。

12月1日,南昌市十字街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省委书记强卫兑现“每个关键环节我都要来看”的承诺,又一次来到十字街,问百姓需求、看工作进展、鼓进取斗志。

安居才能乐业,要千方百计帮百姓圆一个安居梦。”不到5个月时间,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三次探访南昌市棚户区,带去的不仅是沉甸甸的诺言,更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用真情、下决心、花气力,南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推进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和旧城改造维稳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和总指挥,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

从跬步到疾走,棚改工程如火如荼地推进,南昌棚户区居民的安居梦正照进现实。

“1+6+X”模式破解房屋征收融资难

日前,原住西湖区万寿宫街区醋巷5号的被征收户辛至秀老人开心地搬进了一套39平方米的二手房。相比于原来的房子,现在的房子不但面积大了,而且各方面条件都优于之前。更为关键的是,房子置换之后,老人手头还能遗留10来万块钱。“我现在感觉非常满意。

辛大爷的满意源自南昌市不与民争利的房屋征收政策。据测算,万寿宫街区棚改房屋征收补偿款以及各种补助奖励全部加起来,每平方米征收价格达到了12000元左右,超出其周边二手房平均价格4000元左右。在今年已启动的十大棚改项目中,南昌市都是以高于市场同类房价的价格对棚户区居民的房屋进行征收。

作为一个中部并不发达的省份城市,南昌并不“富裕”,资金短缺甚至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而对于棚改房屋征收,南昌市为什么忽然变得如此阔绰起来?

这一切,都归功于思路的转变以及推动平台的升级。

局部不能平衡,追求整体平衡;静态不能平衡,追求动态平衡;近期不能平衡,追求远期平衡;内部不能平衡,追求外部平衡。为了破解单个项目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南昌市在新一轮棚改过程中采用的是市级统筹、综合平衡法。”南昌市重点办副主任万兆兰向本网分析了棚改投入上“一夜变富”的原因。

然而,从长远来看,综合平衡可以消除个别项目亏损以及短期亏损的问题。但从近期来看,长远的收益并不能立即变现,征迁补偿又得先于土地挂牌出让工作一步。为解决启动之初的房屋征收资金垫付问题,南昌市运用贷款、6大平台筹集、社会资本参与的“1+6+X”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南昌棚改最终“不差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昌土地储备中心、六大平台、社会资本各方融资约250亿元,其中各类贷款200亿元,2013年南昌市中心城区十大项目共支出资金约50亿元(按进度),“这也就是说,南昌市棚改资金专户上尚有200亿元,而且今年已启动改造的土地都还未挂牌出让,加上这笔即将变现的可观收入,南昌棚改资金十分充足。”南昌市副市长刘建洋说。

幸福笑脸背后的和谐有序征迁

真情宣讲暖民心,幸福搬迁促棚改”、“阳光征收,公平公正,情系百姓,热情服务”、“和谐征迁,关爱民生”……在万寿宫、十字街房屋征收办公室,本网看到表达感谢之意的锦旗已经挂满了墙壁。

12月11日开始,南昌市委、市政府连日在各大媒体上对万寿宫街区、十字街棚户区改造工程房屋被征收户的幸福“笑脸”进行了集中展示。这些质朴的“笑脸”组成大大的“感谢”两字,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情温暖了不少被征迁户的心。

征迁与被征迁方,原本是“对立”的两方,如今却互道感恩。

醋巷12号-1号二楼203室的居民熊绪乐,在万寿宫街区棚改第一天就签约交房了。“宣讲员已经说清楚讲明白了,政策一条条都在墙上贴着了。

熊大爷对这次万寿宫街区棚改非常“上心”,从选择房屋评估机构、到公布房屋评估价,熊大爷都亲自到场参加,可以说是见证棚改整个过程,所以对棚改非常支持。

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已酝酿多年,2003年就进行了规划,但因为多种原因,一直没有启动。今年8月,西湖区对棚改进行了摸底调查,52名干部组成4个工作组进门入户,全面掌握每一户居民的改造搬迁意愿。调查显示96.99%的居民同意改造。

9月23日,万寿宫棚改发出征求征收补偿方案意见公告;10月18日,由被征收户选定房屋评估机构;10月25日,正式发布征收决定公告;10月27日,公布房屋征收补偿方案;10月29日,公布房屋征收价格……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入户丈量、户口登记、资金发放等一系列环节,南昌市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西湖区房管局副局长傅剑说:“一切摆到桌面上,没有双重标准、没有关系后门、没有暗箱操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服和配合。

围绕“和谐有序”这一个中心,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南昌市棚改采取“按政策就地就近安置、鼓励货币补偿、优惠实施异地安置”方式,同时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破解不敢拆、不想拆、不知道拆的难题,切实解决居民安居问题。

搬进桃苑二区新房的金贤进说起这次棚户区改造,脸上笑开了花。

金贤进原住翘步街11号3楼一间仅有2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虽然只有金贤进一家人居住,可这套住房却有着6位产权人,而每一位产权人对房屋面积和产权继承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产权关系捋不清,问题错综复杂,因此金贤进对这次动迁特别抵触。

为了解决问题,宣讲员何爱珍通过调阅档案,还远赴丰城、高安等地,召集产权人商议解决办法。最终,老金家的房屋进行了分户处理,给每一位产权人以最大限度的利益。

宣讲员到我家不下百次,负责任的态度让人竖起大拇指。”金贤进现已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新房子。

南昌市的棚改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群众工作恋爱法”:把宣讲工作比喻为年轻人谈恋爱,棚改干部做到对群众心怀真情,付出真情,最后赢得群众的真情。

2013年7月以来,南昌市中心城区重点推进了十字街、万寿宫、青山南路贤士湖地块、青山湖西岸、郭家庄、何坊西路、火车站东广场、幸福渠流域、临江商务区、象湖东岸260亩等十大改造项目,当年要完成任务的总占地面积7215亩,房屋建筑面积154.35万平方米,涉及9284户。截至12月31日,2013年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

棚改让新老城区焕发新颜

棚户区改造是有形的,但是其对于一个城市提升而言,却是无形的。棚改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渐渐成为延伸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巨大推力。

在南昌市万寿宫棚户区,许多破旧的房子已经被拆除,而有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被画上醒目的三角形符号,据南昌市旧改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南昌有意在此新建一个商业文化旅游区,在发展经贸的同时,保护好这坐落在这片区域的文化古迹。

而就在一江之隔的红谷滩新城区,一个集居住、养老、商业、办公、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安置社区已启动建设。该社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096亩,其中居住用地937亩,可容纳居住约1.6万户;商业、商务用地400亩;学校用地246亩;道路和绿化用地1513亩。安置房规划建设面积17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约70万平方米。

为老城发展腾出空间,为新城繁荣聚集人气。2013—2017年,南昌市规划改造288个地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7万亩,房屋建筑面积约2058万平方米,涉及约9.6万户、36.5万人。其中四个中心城区161个地块项目,总占地面积2.8万亩,房屋建筑面积1439万平方米,涉及7.2万户。

南昌市将力争用四年时间完成五年棚户区改造计划,通过棚户区改造,以新城发展带动老城改造,以老城改造支撑新城发展,最后实现‘新老联动、两岸共辉’。”南昌旧改指挥部负责人表示,通过棚户区改造,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发展赢得更大空间,为全面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