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青原区是2001年新成立的县级行政新区,总国土面积914.6平方公里,有集水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0条,各类水库45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各1座,小型水库51座,小山塘398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17.6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1.59亿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丰水地区。然而,受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群众不良用水习惯、水利设施薄弱等影响,近年青原区出现工程型、季节性、水质型、区域性、行业型缺水问题。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2007年,青原区用水总量5.0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0.8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9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513立方米,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0.3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节水器具普及率30%,排污达标率20%,计划用水率65%。
(一)水资源利用方面
1.兴修水利多蓄水。筹资17528万元,除险加固水库31座、小山塘112座,开挖抗旱井805眼,新建电灌站76座,新增蓄水能力1420万立方米,总达2.241亿立方米。
2.水土保持留住水。大力推进“一大四小”绿化造林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0.8万亩,绿地面积1.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18%,水土流失率降为18%,新增林地涵养水量200多万立方米。
3.落实措施节约水。在农业用水上,投资15750万元,维修改造渠道86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每亩节水113立方米。在工业用水上,实施循环供水冷却技术、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每年少取水6亿立方米。在生活用水上,规定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否则不予验收、不予供水,机关小区、华能生活区、豪德花园等居民小区节水普及率100%。至去年6月,全区万元GDP用水量450立方米,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0.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5立方米,节水器具普及率60%,排污达标率60%,计划用水率90%。
(二)水资源管理方面
1.组建水资源管理机构。成立青原区水资源管理中心,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业节水规划》等规划,制定《水资源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节水器具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河流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节约用水奖惩办法》等办法,实现制度节水。
2.积极开展水资源论证。200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水资源论证试点,依法办理取水许可27件,其中15家企业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2家企业填报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3.动态监测水源水质。对大中型水库、河流、界河及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动态监测,每季对农村集中供水地水源检测一次,6个省级水功能区水质均在II类水以上。
(三)水资源保护情况
1.集中整治“两区”污水。投资1.7亿元,建成城区、园区污水处理厂,铺设管网54.45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关停并转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或环保设施不到位、不运行企业13家,关闭非法入河排污口7个。
2.加强水库水质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协同推进”的原则,综合治理江河、水库水质污染问题,取消营养化养殖,实行健康生态养殖,改善水质。
3.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一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剂量,增加绿肥使用面积,防止水污染。二是推广杀虫灯灭虫技术,覆盖农田20.6万亩,覆盖率96.26%。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62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实现活水长流,水质达III类水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青原区通过开展水资源论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无序开发得到控制,过度浪费得到遏制,污染问题得到制止,正朝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方向快步迈进,但过程中也暴露不少问题。
1.群众水患意识不强。每年开展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系列水法宣传活动,已广泛影响社会群众,成为宣传品牌。但受“水是自然产物”、“水不是商品”等传统思想影响,部分群众水患意识淡薄,浪费用水、乱排乱放、污染水源等问题严重。如:2010年孤江值夏河段发生Cd镉超标事件,周边2万多群众饮水不安全。
2.水质治理任务较重。由于偏重GDP增长,一些让发达地区淘汰下来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却被当成“潜力股”发展,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对山塘、水库进行立体开发,饲料、肥料、畜禽粪便直排水库,水又臭又脏连牛都不喝。
3.规划执行不到位。调查发现,一些规划“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落在纸上”,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主要原因:一是来自社会群众的压力,二是来自企业发展的压力,三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
4.新技术难以推广。当前,水质监测、水源净化、节水改造、防污治污等技术普及率低、范围小,甚至被“束之高阁”,主要是缺乏资金的支持,缺乏发展的眼光。
三、建议和对策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水法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水法的知晓率,做到知行合一。引导群众对身边的浪费用水、水污染行为进行斗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第二,要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水资源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要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对违法违规行为要给予处罚和责任追究,涉及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水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破坏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以及建设项目占用湿地、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补偿费,用于水生态环境补偿。依法征收水资源费,对超计划取水单位和个人实行累进收取水资源费。统筹财政、水利、环保、农业等资金,建立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支持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监测能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要严守“三条红线”。根据产业化布局,进一步分解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限制三大控制指标,实行量化管理,企业用水不足部分通过市场、水权转让等途径有偿解决,促进企业节约用水。一要把好水资源论证关。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水资源论证未通过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二要把好取水许可关。对已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停止审批建设项目;对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限制审批建设;已建项目,在换领取水许可证之前,须先进行水资源论证,否则不予取水。三要把好验收发证关。新增取水建设项目竣工投运前,对取水水源、取水设施、计量设施、节水设施、退水水质等逐项验收,合格后方可发证。
第五,要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检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规范和管理水库、河流、山塘周边水域养殖行为,杜绝营养化养殖;严厉查处无证取水、乱设排污口、不安装计量设施、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第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抓好水利建设,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除险加固水库、山塘、堤防,利用沟、渠、河、塘拦截地表径流,涵养地表水,实现雨洪水效益最大化。二要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达400立方米,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0.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0立方米,节水器具普及率80%,排污达标率80%,计划用水率95%以上。三要抓好水生态环境整治,建成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取用水等在线监测,对威胁和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涉重金属企业、危险化学品、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进行清理和整治,确保水质达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