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医二代”少不等于从医没了职业光环

21.07.2014  17:15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北青报记者在走访了北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类院校后发现,目前的医科学生中,父母也是医生的已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收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7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猛涨,已远远超出了普通群众的承受之重,再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一些过激行为,导致医患矛盾突出,时常会发生一些严重的伤医事件,有的医生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因此,有人会认为,医生的职业光环正在日渐消逝,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在降低,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进而让一些医生“寒了心”,不愿意、甚至是阻止“医二代”报考医学专业。

  诚然,在当今医患矛盾宣传扩大化的当下,的确有很多医生不愿让子女报考医学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对医生的不尊重,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没有人去选择医生这一行业。

  “医二代”在一些医院的人数之所以少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我国当今比较公平的高考选人制度,让众多成绩优异的考生可以直接考入医学院深造,而对于那些有那个志愿,却考不到较高分的“医二代”们被淘汰出局。简言之,那就是“医二代”也必须通过自己的本事和能力,也必须得过高考的独木桥,方能到医学专业学习。

  以此而言,高校难见“医二代”也是情理中事。毕竟“医二代”的从医路是比较艰难的,“医二代”的幸福来得不比“官二代”那么容易。如果我们的国家出台某种不公平的考试政策,如果“医二代”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学习,可以直接到医院就业,届时,再谈医生的职业光环是否在减退才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