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生群体工作状态过劳:门诊、手术连轴转
有人说,中国医生是世界上最艰苦的群体,有些医生一年的门诊量,相当于国外医生一辈子的门诊量……话虽有些调侃,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医生群体工作状态过劳的现状。
近几年,原本是“健康守护者”的医护人员,屡屡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离世。今年12月1日,年仅49岁的武警总医院心外科主任王奇,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去世。“明天我的两台手术停了吧!”是他生命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英年早逝,让很多人惋惜,也让更多人关心起医生的生存现状,我们甚至需要反思,为什么医生这么累?他们的健康又该由谁来保障?
累到没力气吃饭
忙到没时间回家
24小时工作无休,随叫随到,有大量教学、科研工作,更有令人头疼的医患关系要处理……肩负着为病人减轻痛苦使命的医生,在外表光鲜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压力。
据媒体报道,王奇离世前几天一直头痛,但仍坚持做手术、参加政治学习。11月17日下午,王奇开完会就出现了严重不适,他带病抢救完病人,并把病人送至ICU后才放心地离开,回到家就晕倒了。王奇的家人说,他几乎每天一回家就疲惫地躺在沙发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每晚睡觉前总要给科里打电话询问病人的病情,得知病情平稳才安心入睡;一旦病人病情不稳,无论多晚、天气多么恶劣,他必定亲自到现场实施治疗……
12月5日,中国医师协会官方网站发出悼文,将王奇评价为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拼命三郎”:长年超负荷工作,做手术时高血压头痛,就让护士揪揪头发缓解一下继续操作;长年站手术台,膝盖积水,每台手术下来得先靠墙坐着歇会儿;直到牺牲在工作岗位前还在抢救患者……
像王奇一样辛苦忙碌的医生,并非少数。“我从医快10年了,累到想要放弃的念头从没断过。”北京某三甲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家就在医院附近,每天早上7点半她已经在病房查看病人情况了。手术日,一般都要连做五六台手术,最晚要做到下午6点多,术后还要处理病历,忙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方便面成了医生们的“家常饭”。“最痛苦的还是上夜班,上完24小时班,有时还得继续出门诊,连续36小时不能合眼,我最长一次连续4天没回家!”
在医院后勤工作的董女士这样形容在“一线”工作的丈夫: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忙,每天过着两头儿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她丈夫是北大肿瘤医院胸外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一般每天要做4台手术,几乎达到了体力极限。忙了一天,晚上九十点好不容易回到家,连句话都顾不上和家人说,就要开始分析数据,准备论文,或者安排教学任务、研究病例,一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很幸福了。
早上7点半,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马青峰换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查房,一直忙到中午12点左右,匆匆吃上几口饭,就赶紧到门诊替同事的班。神经内科每天平均3000人的门诊量,所有医生一刻不停地出诊,也要忙到下午1点才能看完。下午1点,马青峰开始出脑血管病专科门诊,最多时他半天就看了100个病人,“说得口干舌燥也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晚上下班基本没点儿,周六日全天门诊要轮流值班,‘累’已经不足以概况医生的生活了。”马青峰无奈地说。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