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让食药安全宣传更上一层楼

09.01.2017  19:03

    □  李舰海

        开栏的话

        食药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而监管工作就是确保百姓食药安全的重要防线。为更好地探讨监管工作方式方法,本版从即日起开设“监管论坛”栏目。该栏目将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在这里,各地食药监管人员可以分享工作经验和亮点,交流监管思路和模式,探讨监管难点、热点,通过思想的碰撞和共鸣,传递心声和希望,凝聚智慧和力量,把食药监管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本期我们邀请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李舰海就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的思考与读者进行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强调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声音,讲好食药监管故事,提高公众科普素养,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正面宣传    唱响主流

        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应全面把握当前面临的舆论形势,展示社会进步的主流。

        一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据《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2015年达到96.8%,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总体稳定,正在向好”确实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现在比过去吃得安全、可靠、放心,这是食药安全的主流。这背后有食药监管部门的大量付出。应突出宣传食药监管部门干了多少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引导全社会树立食品药品安全信心。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是新闻宣传工作应有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态度。

        二是深化信息公开。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开力度明显加大,无论公开频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都有显著改变,但效果仍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公众对食品药品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有利于保护群众健康和饮食安全就应当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当然,信息公开也要有客观的事实、科学的解读,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还要有规定的程序。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公开相关信息,让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有力度,更有温度,让老百姓更容易理解、更方便接受、更愿意信任。

        三是加强媒体沟通。当今媒体竞争加剧,经营体制复杂多样,有部分媒体为了抢夺眼球,在报道上有失公允。2016年4月,某电视频道报道南昌一个水饺作坊污浊不堪、没有任何证照、肉馅使用垃圾肉。然而经过调查,该水饺作坊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均有体检培训合格证,现场检查使用的肉馅为全国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生产的碎肉,所用食品添加剂、面粉等其他所用原料购进渠道正规、来源清晰。事实表明,这家水饺作坊固然存在卫生方面的问题,但用“垃圾肉水饺”吸引眼球,刻意放大矛盾,是不负责任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媒体开展客观全面而有建设性的报道,自觉抵制不良炒作和不实传言。

        应急宣传    把握主动

        新闻宣传除了围绕正面主流大力弘扬外,也要积极应对热点问题。

        一要强调政治担当。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容易形成舆情积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政府通过10次正面宣传所建立起来的形象,可能会被1次热点问题毁掉。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把舆论工作上升到政治责任的高度。对谣言炒作要敢于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履行好舆情回应的属地责任。

        二要把握特点规律。根据这两年的工作经验,一旦发现情况,较好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派出监管执法队伍赶赴现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事实后主动发声,甚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做到先行核实、先声夺人,使流言丧失空间,以正视听。

        三要提高应对能力。首先要早说话。加强舆情监测,早发现、早研判、早引导,全力压缩谎言和负面舆论的空间,防止“”上的事件炒成“”上的问题。其次要敢说话。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说明真相,对各种错误言论、错误观点,敢于亮剑。第三要会说话。发布信息首先要实事求是,但也要讲究策略,在强调公开透明的同时,兼顾群众感受,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何时发布,谁来发布,以什么口径发布,都要充分考虑。

        科普宣传    创新主体

        食品药品安全既有社会性特征,更有科学性特征,必须将科普宣传放在与工作宣传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是要打造科普品牌。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大型活动,带动广大企业、行业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科普宣传事业,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食品药品宣传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的一项重要经验。要因地制宜,盘活科普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艺术。

        二是要强化日常科普。大型活动是“”,重在扩大社会效应;日常科普是“”,重在深入基层持续起效。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关于食品药品的文章很多,特别是食品的,但很多是谣言。比如每天吃几颗红枣远离癌症,每天喝一杯柠檬水能美容减肥等等,这些谣言就是抓住了人们爱美、求健康的心理。监管部门要做的就是用真正科学的知识抢占阵地,打造面向公众的靠谱的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微信公号。

        三是要建设专业团队。随着新闻产业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越来越多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单纯依靠传统套路已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两微一端”、动漫、信息图、微视频等真正吸引人、教育人的内容作品,只可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并且是专业的团队。要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体系,配齐配强队伍,抓好教育培训,加大投入保障。新闻宣传工作该花的钱要舍得花,要善于借鉴市场化商业化的积极元素,借助第三方拓展正面宣传的新路子,不断增强科普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