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时代来临 房地产业是忧不是喜

12.12.2013  12:49

  万科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用了六年的时间,而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估计要用四年的时间。和万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也陆续有6家迈入了千亿门槛。

  这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企业的规模是衡量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去的几年中房地产是一个热得不能再热的行业,可以说十几亿的中国人全与之发生了关系,不管买得起买不起的全把目光集到了这个行业上来,从电视新闻到街头巷尾,对于房地产的话题永远也不过时。

  但是在今年房地产千亿级房企陆续达到7家之时,行业未来之路将如何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千亿规模是个里程碑,但也有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在笔者看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天生的缺陷和成长弊病。

  首先,市场不完全开放。自从1998年福利分房取消后,住房问题被推向了市场化,但是到了2004年8月,国家又出台了土地制度的“招拍挂”模式,也就是意味着作为房地产主要生产资料由国家掌握,市场未能完全开放,在过去几年中的房价飞涨,源于土地价格的不断走高,地方政府在不让利的情况下,倒逼企业付出相应利润来平抑房价的上涨,这显然不是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确做法,直接导致了房企规模不断扩大,反而造成了房地产企业利润的不断下滑。同时纠结在住房保障和市场化背景下的房地产领域出现名头众多的政策性住房,这一脉络的梳理不清将进一步制约行业发展。

  其次,需求的畸形。其实中国需要买这么多房子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由于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一线城市中,使得不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大城市生活,这就加剧了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一些权贵阶层以及“土豪”盲目购房囤房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紧张,煤老板、钢铁大亨以及地方官员的接连登场,让本已紧张的住房问题更加凸显。

  最后,产业基础的薄弱。在房企经历了上市潮之后,房地产开发在国内变得越来越简单,圈钱圈地的行为更加突出,谁有钱谁有地谁就是老大的粗犷模式越发严重,而忽视了基础产业的发展。如万科倡导了十多年的住宅产业化之路依然未能普及、高端项目比比皆是外国设计师、产品线生产后造成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这让几千年来的中国建筑汗颜。

  这只是一点浅见,但是对于中国房地产未来之路,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而言未来肯定会变得更加索然无味,以后这个领域将是各路投资者的精明算计,而缺乏创业者的激情豪迈,只有职业经理人的谨小慎微,而没有了大佬的高谈阔论。

  记者 赖大臣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